Page 18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8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花,无浮膜等特点享誉。一度停产。1985年,金沙县蔬菜公司酱油厂进行富生同酱油生产工艺
研究,列入地区科技计划项目。通过对传统工艺研究,测定出各工序的量化指标,改进储存发
酵抽提技术,生产周期由原来的3年缩短为两年半,产品质量达到SB70-78一级标准。
4.金沙安底醋。已有百余年生产历史,以色香味俱佳,长期存放不生花变质而畅销,多次获
省优质产品奖。20世纪80年代不断改进其生产工艺,生产周期已从两年左右缩短为半年。产品
经省调味品检验中心检测,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分指标超过一级标准。
酿酒 1.提高白酒质量技术引进和推广。民间酿酒历史较早,出酒率在35%左右。20世纪50
年代,引进推广四川泸州酒厂、遵义酒厂酿造工艺;60年代引进推广冷却技术和根霉曲制作技
术;70年代引进推广双泡双蒸工艺及配槽发酵,强化勾兑等技术,出酒率普遍提高60%左右,酿
造周期缩短四分之一,用曲量减少1年,质量普遍得到提高。
2.金沙回沙酒研究。金沙回沙酒以其清澈透明,酱香突出,味纯浓郁,回味悠久,20世纪
40年代曾销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1977~1989年,地区科委3次列项,支持恢复研究金沙回沙
酒酿造技术。第一次试验,恢复传统工艺;第二次试验,恢复生产技术开发,批量实现生产规
模;第三次作提高质量研究,完成制曲、酿酒、勾兑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质量达国标
GB114-77标准,深受消费者欢迎。90年代研究开发出双回沙系列产品。1997年、2002年获贵州
省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获贵州省食品工业著名品牌称号。2010年,金沙及图商标获中国驰名
商标称号。
3.营养保健荞酒研制。1984~1991年,威宁县农科所以苦荞为原料,研究提出两段法发酵及
半发酵半蒸馏物工艺,酿造出荞醇,达到QB525-81标准。每100毫升甘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为
16.03毫克,产品保持苦荞天然浅黄本色,舒适爽口,获中国国际名酒节消费者信得过奖,全国
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其他 1.矿泉水。1985年6月~1986年6月,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大队与地区科委、金沙
县科委配合,调查和取样分析测试金沙岩孔、安底两处矿泉水的水文地质,次年6月提出评价报
告,8月通过省级鉴定。岩孔矿泉水,口感纯正、水温28℃,平均日流量1981.5吨,装瓶后1月在
日光或避光条件下,其物理性质均不改变,无沉淀物析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化验检
测其化学元素及组分、物理性状、卫生指标,达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鉴定结论为:岩孔矿泉水,属低矿化、含偏硅酸、锶、溴和氡的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还含有
锂、锗、钼、硒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天然优质矿泉水。其水源分布范围较大,补给
丰富,储存条件及水源地卫生条件好,流量、水源和水质动态稳定。金沙县已开发利用。
2.食用酒精。1985年,威宁县糖厂转产食用酒精。该厂自行研制和改进一批生产设备,以当
地盛产的马铃薯为原料,采用发酵法生产食用酒精。淀粉利用率为52%,为同类厂的中上水平;
在发酵中回收二氧化碳成功。1991年,威宁酒精厂引进低温节能蒸煮工艺,煤耗降低34%,电耗
降低50%,原料成品比为11∶1。该厂以技术转让的方式帮助独山县建立食用酒精厂。
3.红果蔷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红果蔷薇又名毛叶蔷薇,别名螳螂果、沙糖果、蜂糖罐,
是丰富的野生水果资源。1985~1986年,地区农科所对区内红果蔷薇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
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