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89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二 西医科技
医技 1.医技进展。1951年,毕节专区人民医院建立临床检验室,开展三大常规检验;1955
年,建立生化室,开始对肝功能、肾功能、血清尿蛋白、转氨酶、血糖检验,此后增加17—羟
17—酮、5—羟色胺、醛固酮测定,血清蛋白纸上电泳、血脂检查;1956年,建立细菌室,对
脑膜炎、伤寒、痢痰、白喉、炭疽病病原进行微生物培养和鉴定。1958年,自制单价和多价沙
门氏菌抗血清、志贺氏菌抗血清和菌液,此后开展多种微生物药敏试验、动物接种毒力试验。
20世纪60年代前期,各县医院开展微生物检验,后期开展生化检验。1979年开始进行医学遗传
学检验,先后开展荧光涂色观察,X染色体、Y染色体检验,显微摄影、分带染色,羊水细胞培
养,为遗传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期内该院还建立同位素室,引进放射性核诊断技术,建
立免疫室,开展免疫学检查,将高灵敏、高特异的放射免疫技术用于临床;还建立心电图、脑
电图、超声波、CT室等,对许多疾病作出正确诊断。1982年,采用红细胞电泳技术,血红蛋白
分子病电泳检验。1986年后,将某些电解质的检查改用光焰光度计法,将一批生化检验项目改
目改用酶法,提高检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1987年,对尿路感染及性病的检验改用细菌快速培
养技术。1988年,该院参加省临床检验中心,执行统一质量控制;至2005年能做检验项目400多
项。各县医院和一些非公有制医院的检验项目,也在100项以上。
2.医技科研。(1)T淋巴细胞的超微量全血转化试验。1979年,地区医院采用超微量法
进行T淋巴细胞转化的检查,所得结果与常规法检查一致,取血量只需20微升,为常规法的
1/25;细胞培养液只需0.4毫升,为常规法的1/10。为患者提供很大的方便。1980年获地区科技
成果四等奖。
(2)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凝抑制试验和早期IGM抗体检查。1980~1983年,地区医院开展血
凝抑制和早期IGM研究,3年检查分析70例乙脑病人,掌握乙型脑炎免疫特异性诊断、IGM抗体
早期检查、植物血凝皮试,制备乙脑血凝素、白细胞转移因子扶持治疗技术,提高乙脑早期诊
断和治疗的效果。1984年获地区科技成果四等奖。
(3)病理快速石蜡切片诊断。1984年,地区医院引进此技术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作改进。
本法虽比原用的冰冻切片诊断法需时略长,但效果较好,尤其在制作碎小组织、脂肪和纤维组
织,以及需要求较高的切片时,效果更为突出。1985年,获地区科技成果四等奖。
(4)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技术应用。1985~1986年,地区医院在X线透视下进行
17例,从侧位进针,针孔细,在肝内的针途长,增加胆汁、血液外流的阻力,降低因穿刺而造
成的并发症。这项技术成功,有助于鉴别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能明确梗阻的部位、性
质、程度,以及有无结石和结石大小、数量、分布,弄清胆道管是否狭窄和扩张,有无占位性
病变等。1986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5)地高辛维持量疗法血清浓度放射免测定分析。1984~1985年,地区医院采用血清浓度
放射免疫测定法,通过50例受药者测定,明确该药的有效量、不足量、中毒量,在提高疗效的
同时,避免过量的危险性。1986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