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9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衰竭、大剂量眠尔通中毒和其他疾病的抢救。1987年,该院对接管加以改进,用闭式塑料管代
替Y型膀胱冲洗管,每周只需换1次,每次2~3分钟,减少感染和护理的劳动强度,操作方便,
患者安全。1988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6)从腹泻病人便中分离小肠炎耶氏菌的初步调查。1988年,地区卫生防疫站首次分离出
小肠结肠耶氏菌,阳隆率12.5%,血清型以O3、O9为主,O9占优势,为地区内疫病防治和临床
诊断提供新的参考。1989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7)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肺疗效指标研究。1991~1992年,地区医院用EOP-Ⅱ型体外
膈肌起搏器治疗慢阻肺100例。患者经10天,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治疗后,咳、喘、胸闷、气
促症状消失。此法简单,费用低。1993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8)急非淋白血病合并败血症46例病源菌分析。1992~1993年,地区医院研究急非淋白血
病合并败血症的病源菌,得出革氏阴性杆菌占46.95%,大肠杆菌占30.16%,其余依次为革氏阳
性球菌、霉菌、新隐球菌。其中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死亡率占41.6%;入侵途径,以上呼吸
道感染为多,占52.17%。本研究为并发症的预防和未获血培及药敏试验报告之前的治疗提供经
验。1994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9)慢性肾功能衰竭156例病因分析。1993~1994年,地区医院研究1982年以来收治的156
例肾衰竭病例。研究结果反应慢性肾炎108例占69.32%,慢性肾盂肾炎25例占16.62%,剩余是狼
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炎、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痛风肾病;肾结核、肾
结石、先天性双侧多囊肾及中毒性肾病。总结提出早诊早治慢性肾衰的原发病,是预防其发生
的关键。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测血压、化验尿常规及肾功能测定,能查明多数慢性
肾衰竭的病因,针对病因早期治疗,多数基层医院都可推广。1995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10)小剂量奎尼西转复房颤临床观察。1993~1994年,地区医院用小剂量奎尼西转复治
疗18例房颤患者,治疗转复率88.9%,未发生奎尼西晕厥,少数病人发生低血压、轻度腹泻、头
晕及恶心症状,坚持服药2~3周后症状缓解。访问停药2~5月的11例病人均未复发。1995年获
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11)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研究。1991~1994年,地区医院对50例支气管哮喘发
作期病人作胃镜检查或食道吞钡照片检查,发现食道反流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发生率高于非哮
喘病人。使用抗生素和氢受体拮抗剂、吗丁啉治疗后,多数病人得到缓解和治愈,部分患者未
复发。证明胃食道管反流是引起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的原因之一。抗反流治疗可使食道反流患者
哮喘得到治愈或缓解。研究填补在此项治疗上的空白。1995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12)山莨菪碱治疗肺咯血观察。1988~1994年,大方县医院用山莨菪碱治疗肺咯血,疗
效显著(注射后咯血停止)和有效(用药3天咯血缓解)的占41.7%和50%。对伴有气急、呼吸
困难的咯血患者,在止血的同时,可缓解气急、呼吸困难;改善大咯血所致的微循环衰竭;患
肺水肿者可缓解,咯血停止;伴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者尤其适用。1995年获地区科技进步
四等奖。
(13)应用光量子血疗抢救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1993~1995年,地区医院收治急性重症
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