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74

区域划定的基础上地绘制普查区域图,首次采用遥感图来绘制乡、村级普查区、普查小区、小
              区建筑物标会等地图,为“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普查登记要求奠定

              了坚实基础。
                   3.普查登记与复查阶段。(1)普查摸底。摸底工作是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

              环节,在整个摸底工作阶段,各级都处于紧张作战状态,地区人普查组织了所有普查办工作人
              员,深入普查一线,靠前指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以地区普查领导小组的下发了对工作

              做得不到位的6个县的乡镇或普查区作了通报批评,对违反统计法的普查员进行了处理。(2)
              普查登记与复查。按照国务院人普办的统一部署,我区于正式登记前的10月30日和31日凌晨,
              对“无居”人口提前进行了封闭、地毯式的清查登记,对登记对象发给《已登记证明卡》。11

              月1日,毕节地区秦如培书记等四大班子领导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带头接受人口普查登记,谭亚
              林到毕节市视察人口普查入户登记现场。在普查登记期间,为加强对各地的检查指导,及时了

              解和掌握各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大面积、系统性差错。地区人普办先后组织若干个
              督查小组到所有县(市)及普查前沿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并采取切
              实措施,把问题解决在现场。严格执行普查数据与部门资料相比对制度。对空挂户口人员实施

              专项清查。对流动人口实行地毯式清查。按照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军队、武
              警、监狱、劳教等特殊单位进行普查,确保普查数据的完整性。加强对登记进度的调度和数据

              分析评估。严格执行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制度。
                   4.数据处理。毕节地区超前安排数据处理工作,采取分县组建数据处理平台,市人普办将数

              据处理组、业务技术组、编码绘图组全体人员共13人分成8个工作组、分赴8个县级数据处理工
              作点蹲点展开工作。各县(区)按照工作量的大小组织了近700人参与短表、长表及死亡表的光

              电录入工作, “人换机不停”地运转,每天机器需连续工作15小时左右,经过一个月的奋战,
              700人的队伍共计扫描并识别转换了244.9万张短表、22.7万张长表、1.9万张死亡表,提前完成了
              光电录入任务。2011年1月,数据处理队伍又集中力量对这近270张普查表进行逻辑审核,至2月

              12日(正月初十)如期上报了短表数据,至3月底全面上报所有数据。区级工作组分片包干、全
              程参与各县区工作点的数据处理工作,各县区也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质量控制措

              施,确保数据处理过程尽量少地产生再生性错误,同时通过系统的全面审核,求真务实地解决
              每一项原生性差错记录,创造性地完成了光电录入后图像资料的数据转换及净化过程。在国家
              审核程序基础上,加强数据分析评估措施,对人口汇总大数、结构数据和特殊数据进行重点分

              析、评估和检查。认真、细致做好登记数据与清查摸底数据、快速汇总数据的比对,人口普查
              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历史数据的比对,以及地区间的横向比对。这些措施确保了普查数据的

              客观真实,确保了普查工作的科学规范,较好地反映了全市人口发展的实际状况。人口普查快
              速汇总结果顺利通过了国务院人普办的审核验收。

                   5.普查资料开发利用。普查办2011年5月通过报纸、试验区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正式
              向社会发布普查公报。在《毕节试验区辉煌十一五》一书中插登了部分普查主要数据,而且还
              专门编辑出版了《毕节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汇编》,并撰写了《毕节市常住人口



            2056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