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325
第十九篇 财政 税务
对个人买卖的应税大牲畜征取。1983年起,无论国营、集体或个人购买的应纳税牲畜均应照章交
纳牲畜交易税。是年,全地区征收牲畜交易税80.2万元,为历史最高。1994年,废止征收。
3.公秤捐。民国初年,黔西首先开征,其法为:承包人在市场设置公秤,对成交货物过秤
后,分别按一般货物1%~3%,特货5%或每两0.2元为捐率征收。民国36年(1947)原收捐1
元,提至80元。
4.集市交易税。新中国成立初开征粮食、菜油、桐油、中药材、土布、兰靛、银耳、旱烟及
牲畜市场交易税,除交易银耳税率8%外,其余品种均为在2%~3%,起征点规定为:桐油30千
克,银耳0.5千克,牲畜1头,宽布1尺,窄布2尺,1953年将土布和粮食交易税并入货物税征收。
1961年,国家运用税收手段,制止商贩投机倒把,哄抬物价,保护农民合法贸易。1962年,在
全专区9个县城46个重点集镇征收,征收税率为:家庭手工业品5%,肉类15%、其余产品均按
10%征收。是年8月,地区行署决定暂不开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集市交易税。1966年,市场物价
稳定,省财政厅通知,暂停征收市场交易税。1994年1月1日,废止集市交易税。
屠宰税 清光绪五年(1879),各地开征肉捐、肉厘,宰猪1头,征铜币100文。光绪
二十七年(1901)增至200文,光绪三十三年(1907)增至400文。民国时期,改称屠宰税,税
负因地而异,大定宰猪1头,征银3角、羊2角、牛1元;黔西每宰猪1头征银1.6两,折大洋2.24
元,宰一头猪竟被税款耗尽。民国35年(1946)12月起,屠宰税实行按重量计征,猪、羊、牛
的起征重量分别规定为:50、15、100千克起征。民国36年(1947)附加征收屠宰、自卫特捐,
宰猪一头征屠宰税银0.7元,附加特捐0.5元,牛、马、骡征税0.8元,附加0.4元,羊征税0.35元征
附加0.15元。1949年末~1966年6月,征收屠宰税实行比例税率计征。1951对屠宰猪、牛、羊分
别按60、100、10千克标准,水牛按150千克从价计征10%的屠宰税。1954年,对屠宰商征屠宰税
13%,合并营业税率共征15%;对屠宰临时商合并临商税征8%,共征21%。1959年,对国营调
出的应纳税牲畜、肉食于起运时征收10%的屠宰税。1963年对国、合企业外调的应纳税牲畜仅
屠宰地征收8%的营业税,1964年减按4%征收。1966年7月后,屠宰税改为按头定额征收。1985
年5月,经多次调整后定为:猪、牛、马、驴、骡和羊的屠宰税分别为3元、2元、0.4元。同时对
食品公司及个体屠商实行在收购环节征收产品税,宰杀后征收营业税。1994年屠宰税调为猪每
头征6元、牛5元、羊1元;自养自食的保持原规定不变。1998,将上市销售牲畜的屠宰税调为:
猪、牛10元,羊2元。将自养自食的猪、羊、牛分别调增为5元、1元、5元,并规定屠宰税既可
在屠宰环节征收,也可在收购环节征收。2002年5月17日起,取消征收屠宰税。
特种消费行为税 文化娱乐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征戏捐,民国初期沿征戏园
捐。民国21年(1932)民国政府颁布《娱乐税法》,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电影、戏剧、书场、球
房及其他娱乐场,均课征20%。民国32年(1943)贵州公布《筵席及娱乐税法》,规定日常饭食
免税额不得低于25元,按价征收不得超过20%。各县均开征筵席娱乐税,黔西县年概算收入9400
元,织金县年收入5000元。民国36年(1947),各县拟定《征收办法》报省备案,黔西报准备
案规定:筵席税,计价征收20%,日常饭食及每席未满10万元或每食未满2万元者免税,娱乐税
计征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征特种消费行为税。1951年规定筵席、冷饮和旅馆税率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