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197
第十八篇 商业 贸易 金融业
时缺何时供应”的原则进行。是年,供应2.56万吨。1954年,采取按人均留原粮200千克标准划
分余缺,低于留粮标准15千克以上的为缺粮户,缺粮供应结合粮食统购一次评定。1955年,粮
食定销采取一年一评的办法,贯彻执行凭证、定量、定时、定点供应制度,对确定的供应数采
取春末夏初复查1次,秋初再复查1次,在控制销量的前提下,保证农村缺粮农民的合理供应。
1958年,实行“大跃进”,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造成粮食极大浪费,农村普遍缺
粮。是年,全专区返销粮食4.29万吨。1959年,各地发生春荒,农村粮食紧张。毕节地委指示,
不能保证每人每天0.63千克、0.5千克的要报请上级党委适当增加,防止浮肿病的发生。对已患
浮肿病的,在患病期间每人每天供应大米0.32千克、小麦0.13千克、黄豆0.19千克和适量的食
油、白糖。是年,全专区返销粮食7.22万吨。1960年,中共毕节地委成立农村生活安排办公室,
检查农村口粮安排、整顿农村食堂。生活安排实行低标准,瓜菜代。是年10月,解散集体食
堂。是年全专区返销粮食2.64万吨。1961年初,调整农村干瘦、浮肿病人及缺粮农民补助标准:
缺粮户每人每天按0.44、0.5、0.56千克标准供应,浮肿病人按每人每天0.56千克供应。1962年,
供应标准改为:缺粮户每人每天按0.38、0.44、0.5千克供应,其中烈军属、残疾军人、浮肿病
人、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属每人每天增加供应0.13千克,以户为单位发证到户,凭证购买。5月夏
粮丰收,停止供应。此后,后农村缺粮供应由农业社结合夏秋两季粮食分配,社员口粮达不到
最低标准,经过生产自救余粮缺调剂后仍有困难的,采取自报公议,在定销包干指标内评缺到
户,张榜公布,报经党委审核批准,由粮食部门填发购粮证分月供应。1965~1967年,生产队
口粮分配实行基本口粮、劳动工分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在粮食征购的同时,安排好农民生活。
余粮队、自给队的缺粮户,以队为单位,由国家借销;缺粮队的缺粮由国家供应,定销指标按
每人每天0.5千克掌握。1967年后,多数社队均有一定数量的储备粮供调剂。农村主要供给因
灾减产而造成的缺粮户。1981年后,缺粮供应区别不同对象,给既缺粮又缺钱的农户发放救济
粮;按指标控制给双缺户以外的缺粮户供给中价粮;给经济收入较高的缺粮户供给议价粮。三
种供应办法均由乡政府审定,除议价粮外,出具证明,粮食部门凭证供应。1988年后,实行粮
食销售包干,对农村因灾缺粮户,贯彻生产自救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方针,分别用救济粮、
返销粮、借销粮或议价粮解决供给。1993年后,改革农村粮油流通体制,开放粮食销售价格。
粮食部门组织粮源,主要供应救济救灾粮及平仰市场粮价和退耕还林供应。1995~2005年,全
地区共组织供应粮食69.56万吨。2011年,组织调运发放农村季节性缺粮1167吨,旱灾救助粮
3660吨。
退耕还林、还草供应 从2000年初起,各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粮食部门负责粮食供应。
退耕还林、还草粮食补助标准为每亩退耕地每年供应原粮150千克,分两次向退耕户发放。供应
品种主要是中等以上的玉米、稻谷和大米,退耕户凭林业部门出具的《退耕还林还草粮食兑现
证》到指定的粮油购销公司办理粮食供应证并建立供应卡,退耕户持供应证到粮食供应点领取
粮食。2004年起,退耕还草粮食供应改为现金直接补助。2000~2004年,全地区退耕还林90.5万
亩,累计供应粮食23.78万吨。
种子供应 新中国建立后,贯彻中央关于“自繁、自选、自留、自营和国家辅助”的种子
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