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11

第十四篇  烤烟  卷烟


                 1986年初,根据地区行署指示,全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并组成厂务委员
            会以协助厂长正确决策,重新制订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工作责任制。同时选拔部分开

            拓型人员进入中层领导机构,结合“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企业面貌一新。
                 1987年,在上报贯彻“三个条例”(厂长工作条例、厂党委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厂职工代

            表大会工作条例)实施细则中,对厂长的责权作了明确规定:厂长必须制订年度责任目标,提
            出实现目标的措施,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厂长对企业拥有国家规定的生产指挥

            权,经营决策权,干部任免权,收益分配权和对职工进行奖惩等权利,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厂
            长全面负责、党委保证监督、职工民主管理的新的企业领导体制。是年,企业法和企业承包条
            例下达,全厂把原实行的质量和奖金挂钩办法与承包经营责任制结合起来,实行三级管理,对

            所辖的12个科室5个车间131个班组,按上级下达的产量、质量、技术改造、劳务计划和本厂自
            筹项目,实行逐级分解下达,并向毕节烟草分公司签订为期1年的经济承包合同。国务院《关于

            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颁布后,根据地区行署《关于做好企业升级工作的实施意
            见》,由9人组成“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制订出企业升级规划,修订和完善车间科室岗位
            责任制、定员定额制和行政工作责任制,并于1988年向分公司报送为期3年、每年保证税利递增

            10%的任期目标,同时对全厂安排了具体承包方案:供销科承包初烤烟进厂和复烤烟销售,指
            令性计划以外的生产扶持费补贴和烟叶进出厂的质量等指标;质检科主要承包原烟验级质量、

            分级扎把和终端产品的质量等指标(其标准不得低于上年水平);仓储科主要承包初、复烤烟
            的贮存质量、霉变、标准库损及安全等指标;生产车间主要承包产品产量、质量、消耗、安

            全、综合治理等指标。



                                             第二节 卷烟生产





                 境内丝烟加工,始于何时无史料可考,1945年有作坊10家,解放前后发展为16家。随着卷
            烟进入市场,丝烟渐少,至1963年无从业者。卷烟工业发端在20世纪40年代,停产于50年代,

            70年代一起一伏,80年代再度兴起,且发展迅速;其间,历经手工操作、半机械化生产、完全
            机械化连作,1988年产量达到26万箱。产品销往21个省(市),终被评为全国500家大工业企业
            之一,“草海”牌香烟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质奖。



                                                一 手工烟草加工



                 丝烟 晒烟(土烟)有200多年历史,以晒烟制成丝烟始于何时,无历史文献记载。在卷

            烟未进入境内前,农村消费以晒烟为主,城市消费以丝烟为主,丝烟作坊适应消费者需求而产
            生。1935年,四川人刘仁江在大定县城关以晒烟为原料加工经营。毕节县民国时期档案记载:
            1936年城内有“永森祥”“钰泰祥”“隆昌永”“云吉祥”4家烟庄,从业18人,资本3850元



                                                                                                           1509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