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15
第十四篇 烤烟 卷烟
该厂曾拟转产标准件制品、小五金、日用家具,均未获批准。
1980年获省政府同意后,地区卷烟厂维修厂房、增添设备,于1981年初恢复生产。是年4月
4日,省计委、经委、轻工厅领导至该厂考察,认为:毕节地区发展烤烟生产条件好,有优势;
提出“争时间,抢速度”,“年底达到2万箱设计能力”。由于原厂址扩建困难,在完善2万箱
设计能力的同时,行署指示,将厂址迁至望城坡地区汽车大修厂旧址,按5万箱设计能力着手改
建。12月省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并签署意见,同意10万箱设计规模。1982年元月30日,地区成立
“扩建10万箱卷烟生产筹备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取代“5万箱卷烟生产筹备领导小组”,由35
人组成办事机构,从厂房建设、设备购进、工艺设计、技术培训等方面加紧筹备工作。至1983
年5月,易地扩建工程投产,有121台(套)专机运转,基本实现生产机械化,年生产能力达10
万箱,厂名改为“毕节卷烟厂”。同月14日国务院以国发〔1983〕84号文件通知,准予纳入国
家计划内卷烟厂,隶属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
1984年10月,行署召开会议,研究毕节卷烟厂的扩建工程,旨在大发展,确定新建年产20
万箱生产线。次年2月27日,行署召开各县县长会议,动员集资扩建20万箱生产新线(不包括10
万箱老线)。1986年5月3日,省计委、经委、烟草公司、建行贵州省分行以及省化工设计院,
对毕节卷烟厂20万箱扩建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综合生产能力20万箱,完成20万箱新线后,
逐步淘汰10万箱老线。1987年2月,省烟草公司正式批准毕节卷烟厂实施20万箱技改工程,限
定技改后生产能力20万箱,规定新线投产后老线厂房改作他用。1987年,毕节卷烟厂除了从国
内购进较先进的制丝、卷接、包装机,从英国购进莫林8卷接机外,8月,由地委书记禄文斌领
队,组成有烟草总公司、省公司、毕节分公司和毕节卷烟厂人员参加的7人赴美考察组,取“投
资少、外汇省、见效快”之长,购进美国汉商公司转手彼得斯堡市烟厂停产闲置的格兰特卷接
包机16组。1988年5月19日,行署为加快卷烟厂技改工程速度,成立卷烟技改工程领导小组,取
代厂内1985年2月成立的扩建技改领导小组。至年底,毕节卷烟厂累计固定资产投入6400多万
元,占地近350亩,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有两条生产线,年产可达30万箱,制丝基本实现连
作,卷烟、接咀、包装等连作机组达到15台(组),大部分工序实现连续化,成为区内设备最
先进的工业企业。当年生产卷烟26万箱,产值近2亿元,在全区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超过三分之
一,实现税收1.7亿多元,占全区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成为毕节地区经济支柱,在国家大中型工
业企业中占有一定席位。1989年,生产卷烟253万箱,实现产值1.89亿元、税金1.7亿元。
至1990年,毕节卷烟厂先后引进国外NARK8-MAX1卷接机4组,SASIB-6000横包机2组,
GARANT卷接包机16组;英国5000kg/H制丝设备1套,法国LOGA-2卷接机配以意大利SASIB6000横
包机1组;购进YJ14/YJ23卷接机5组,用以淘汰YJ11卷烟机9台和YJ21接装机4台;购进YJ嘴棒成型
机6台。全厂拥有制丝线、卷烟生产线、复烤线各两条,嘴棒生产线一条。是年,生产卷烟22.21万
箱,实现产值1.86亿元、税金1.7亿元。20世纪90年代毕节卷烟厂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拥有90年代
国际先进水平和干冰膨胀烟丝生产线、虹霓制丝线,普洛托斯、帕西姆等高速接包机组10组,先
进卷烟接包设备占全厂设备的90%,企业固定资产达7.8亿元,年生产能力达45万箱。1991~2000
年,全区生产销售卷烟318万箱,实现销售收入88.82亿元、税金39.95亿元,占全区同期财政收入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