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39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烤烟》国家分级标准实物培训光碟。2002年第一次用此光碟进行全区性培训,烟叶纯度提高
              较大,等级合格率居全省第一。




                                            第二节 品种与科技





                                                      一 品  种


                   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种植佛光、400号为主,间有产量较低的劣质品种。50年代后期至

              70年代,因烟叶需求大于供给,多叶高产烟叶品种流行于境内,品种多、乱、杂。1979年起,
              “良种化”提到议事日程,逐渐引进和推广云南培育的红花大金元和美国于1967~1978年育成

              的良种,同时注意良种繁育,先特约种烟户育种,后建立繁育基地,在统一供应烟农良种的前
              提下,于1981年开始良种化工作,至1985年基本实现良种化。
                   品种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沿用佛光、400号和小黄烟、琵琶叶、柳叶烟,此5个

              品种,除400号外,其余亩产只有50公斤左右,质量较差,逐渐被淘汰。400号,因既适宜肥沃
              土壤,又适应山区栽培,成熟较快,易于烘烤,1956年后在区内广为使用。1956年贵州省农林

              厅发给多叶烟种2公斤,在黔西、毕节、金沙等县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黔西、金沙两县农场试
              种,以后虽明令不予推广,但烟农视烟田烟株生产茂盛,节密叶多,误认为良种,相互传播。

              1961年1月23日省农业厅以(61)农种字第011号文分发叶数为35~40片的黔福一号、黔福二号
              种子84.5公斤给毕节专区,专署分发黔西、毕节、大方、金沙、织金、纳雍6县推广。是时,

              值烤烟供不应求之际,黔福一号、黔福二号的推广,使多叶型烟种在区内取得合法地位,种植
              时间较长。至70年代初,推广省农业厅发的黔福三号、春雷一号、春雷二号、春雷三号、特字
              400、金星6007诸品种。其中,除特字400为适产品种外,其余仍属多叶高产品种。之后,尽管

              黔西、毕节、大方等县从云南省路南县引进红花大金元优质适产良种,但未能推广。1974年毕
              节县在头步桥公社金钟生产队培育多叶高产品种,从乔庄多叶烟中繁育出毕金1号。1975年以前

              黔西在桂箐公社将红花大金元与本地品种杂交,育成单产125公斤的桂新1号,1975年该县又用
              黔金一号与桂新1号杂交育成单产250多公斤的新品种。自50年代后期至1978年,前后20余载,
              区内种植品种,名目繁多,既杂且乱,除上述品种外,尚有特字401、长脖黄、湄黄、大金星、

              小金星、金选一号、黔工二号、小红花、白花大金元、581、5008等,总共约30种。1979年2月
              12日,供销合作总社、农林部、轻工业部联合下达的《提高烟叶质量座谈会纪要》要求改变

              “高产品种多、优质品种少”的状况。据此,境内开始注意良种的引进和推广。是年,毕节县
              派出技术人员在朱昌区宋五公社院子队蹲点指导繁育红花大金元种子地20亩,所获种子,次年

              推广试种成效显著。1982年育种123亩,除了重新由路南引进红花大金元原种继续繁育获种子
              920公斤外,还从福泉烟科所引进美国1969年育成推广的G-28良种试繁获种子75公斤。G-28引
              进告成,开引进国外近期优良品种之先河。之后,美国1971-1978年育成推广的良种G140、NC-



            1492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