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6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39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统一供种,红花大金元良种的供给面积占种植面积的80%。统一向烟农供给良种,成效显著。
据毕节县调查,该县青场区以30公斤红花大金元良种统一供给烟农,使烟叶质量普遍提高,每
50公斤平均价(以下简称均价)较上年增加20.50元,增长40%。全县因推广良种提高烟叶质
量,使均价在上年基础上,净增12.55元。次年,毕节行署明确规定:红花大金元为全区当家
品种,凡多叶型杂劣品种一律淘汰。1985年全区实现统一供种,在97.75万亩烟田中,红花大金
元占62.20%、G-28和NC~82,占25.58%,良种程度达到87.78%。次年,全区统一供给的良种
有红花大金元、G-140、NC-89、G-28、NC-82等,良种面积77.72万亩,占种植面积83.22万亩
的93.39%。黔西县为促进良种化,无偿发给烟农225公斤良种。毕节县将良种分成12.5万包,
按种烟户苗床厢数供种,使统供良种落到实处。1988年,全区种植面积105.9万亩,使用统供良
种面积88万多亩,良种面积占86.25%。其中:红花大金元占58.2%、G-28占14.3%、NC-82占
11.3%、云烟2号占2.45%、其他品种占13.75%。2000~2005年,主栽BK82、K326、云烟85和红
花大金元。
21世纪以来,毕节地区加强种子基地建设,派科技人员和烤烟辅导员驻点,进行原种和生
产用种繁育,统一供种,坚持至今。
二 科 技
毕节地区烤烟生产,长期以来主要引进和消化传统栽培技术,发展较慢,直到1984年实现烟
草行业一体化、把烟草作为区内主要产业后,烤烟生产才有科技课题的系统安排。卷烟生产基
本处于引进、消化技术,科技研究如“星火”。
烟草行业一体化以前,烟草科技工作分别由政府农业、轻工等部门的科技机构管理,经营
烟叶的供销社等部门协同实施。烟草行业一体化以后,烟草公司设置烟叶栽培技术推广站,专
事烟叶科技工作,地区行署烤烟生产办公室组织烤烟品质攻关科技研究。卷烟科技归烟草公司
管理。烤烟科技一方面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技术改进,一方面施行引进技术和改进技术的课题
研究。1956年大方县农技站总结茶盘式育苗法,在全区推广。1957年专区农水局总结4县土温床
育苗法,辑入《西南农业科学》期刊。1959年大方县农技站总结改进烤房通风孔经验,《贵州
日报》《大公报》《人民日报》予以报道。是年该县创造的烟叶梭线绑杆法,辑入《中国烟草
栽培》丛书。1967年黔西县引进消化河南乔庄式烤房及烟叶调制技术,改变过去土办法,节约
了燃料,提高了烘房的通风、排温的灵敏度。1968年黔西县供销社总结引进薄膜育苗技术,解
决了高寒地区育苗期地温低的问题,提早烤烟生长期,受到省农产品公司的重视,号召各地大
力学习推广。1970年黔西县试验成功麦烟套作,为有效地解决烟粮争地矛盾,闯出了一条新路
子,全国烤烟优质高产协作组重点烟区考察组,到该县考察时给予肯定,认为很有推广价值。
1978年黔西县创造营养钵移植,增加了烟苗的养分,缩短了还苗期,解决了烟苗前期养分不
足,为后生长打下了基础,省财办号召全省推广。
烤烟生产技术课题研究,始于1957年。是年,地方国营毕节农场接受烤烟良种区域试验课
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