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315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宗教


            多卷成马蹄形。厢房置于礼拜殿两侧,与宣礼塔相连,供阿訇住房和教学等用。水房配有
            壶具和清洁的水,是供礼拜前大小净用的房子。据2005年统计,全地区计有清真寺114座,

            其中威宁县的113座,赫章县1座。明清及民国年间修建42座,20世纪50~60年代修建4座,
            1978年后新建68座。对年久失修和遭到损坏的清真寺,20世纪80年代后,人民政府下拨不等

            的款项修葺一新。



            附:

                                           威宁境规模较大的清真寺选介


                 下坝清真寺 位于草海镇下坝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民国16年(1927)被
            烧毁。民国25年(1936)回民捐资重修。1958年“大跃进”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屡

            遭损坏。已拨款5.3万元维修。建筑面积356平方米,穆斯林2150余人。
                 马家屯清真寺 位于双龙乡大地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民国21年(1932)
            重建。已补助1700元维修。建筑面积590平方米,穆斯林1000余人。

                 马撒营清真寺 位于双龙乡高山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已补助7000元维
            修。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穆斯林1100余人。

                 杨湾桥清真寺 位于草海镇卯关村。始建于明万历二至三年(1574~1575)。原寺被烧毁。
            康熙三年(1664)迁建于现址(杨湾水库中央)。寺址风景秀丽,每逢雨季主麻日(集礼)穆

            斯林都要乘船始能进入寺内。“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遭损坏。1988年,威宁自
            治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杨湾桥水库的水引进县城。为解决因提高水位而切断通往清真寺道路的问

            题,县政府遂于1988年11月2日在水库上修建人行桥1座,以便利穆斯林到清真寺过好宗教节日。
            清真寺面积500平方米,已拨款1万元维修。穆斯林2900余人。
                 城关清真寺 位于城关。前身是马坡清真寺,始建年代不详。清雍正年间重建。咸丰七年

            (1857)被毁。民国时期在威宁任职的刘君芝(回族,天津人)、金白渊(回族)集资重修。
            1950年后又遭破坏。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穆斯林要求落实马坡清真寺房产。

            贵州省人民政府先后拨款12万元作修复资金。因地基已作他用,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于北门侧
            面。1985年2月完工,建筑面积770平方米,是“全国一百个著名清真寺”之一。同年8月25日举
            行竣工落成典礼,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省宗教局、省建设厅和威宁县委、县政府领

            导及全县51座清真寺阿訇、乡老参加落成典礼,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
            先后向国内外播放宣传城关清真寺节目。寺中有穆斯林200余人。

                 凉水井清真寺 位于牛棚镇红旗村。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已补助5300元维修。建筑
            面积150平方米,穆斯林850余人。

                 老院子清真寺 位于中水镇正山村。清雍正八年(1730)建。主体建筑由礼拜殿、左厢
            房、右厢房、宣礼楼形成四合院。礼拜殿为四面水、起翘角,后座为亭阁式建筑并有葫芦尖
            顶,礼拜殿正门上方悬挂“清真古寺”匾额。宣礼楼共3层,底楼中间为大门,两边为对厅,



                                                                                                           573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