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1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311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宗教
二十一年(1756),知县董朱英以基地狭窄,不成规模,复拓地改造,树立坊表,前建戏楼1
座,大门3间;中建大殿,上下两层,上奉三义像,下奉武侯神像,额曰功盖华夷;左右俱建厢
房。新中国成立后,在破“四旧”运动时折毁,是七星关三国蜀汉文化的标志建筑之一。今尚
存诗30余首,联5副。一些石刻磉础散落当地。
金沙县茶园乡金凤村三教寺 建于清代,有正殿、玉皇阁等建筑。1950年后改作拥和乡政
府、学校、分销店驻地。1958年失火,所存房屋被拆除建公社、学校。
金沙县石场乡青木树三教寺 建于清代,正殿供奉玉皇大帝,左殿供观音,右殿供孔子。
1950年改为玉桥小学,己拆除。
毕节林口黑神庙 位于林口街上林前小学校园内,始建年代不详,清初复建。清代至民国
时期香火极盛,庙中住持传主要供奉三国时期南中孟获臣相。此庙规模较大,全木结构,歇山
式飞檐瓦顶,丹檐刻角,础磉垫柱,雕工精湛,蔚为壮观。依山势而建,分前殿、正殿两大堂
院,前殿设戏楼。门外有一小石山为朝案,古木桂树,八月飘香。1935年2月5日,中央红军曾
在这里宿营、演戏,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大革命”期间遭毁坏,后
改建林口小学。今除遗存古庙墙垣和一些散落的基石、础磉和雕龙画凤的石柱、石块外,余已无
存,仅留一对联可遥想当时境况:“一指千秋谁让动名光址阙;双忠万古黔扬德泽仰南公。”
第三节 伊斯兰教
一 伊斯兰教传播
元代前,无信奉伊斯兰的族群。元代,回族政治家赛曲赤·瞻思丁及其子纳速拉丁相继任
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期间,大兴屯田、驿道、卫所,时有回族人到达乌撒境,伊斯兰教开始传
入。至元二十年(1292),部分回族随元军进入今织金西南驻扎,后落籍三塘、务卜、鸡场一
带,伊斯兰教遂传入织金。
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
侯沐英为左右副将,率30万大军出征云南。事平,留沐英率军数万镇守滇中。洪武二十年
(1387),沐英奉召,自四川永宁至云南大理,60里设一屯,皆留兵屯田。时乌撒(今威宁一
带)设48屯,其中马家屯、杨湾屯、海子屯、尚家屯等,名称至今相沿未变,仍为回族聚居
区。同期,亦有回族随军进入今织金境,落籍城西郊外二岭岗大水沟。回族在聚居的屯田处兴
建清真寺。明洪武年间兴建的威宁下坝清真寺、马家屯清真寺、乌撒营清真寺,明万历年间兴
建杨湾桥清真寺,至今依然存在。
清代前期和中期,伊斯兰教传播较快。清初,清廷进军云贵地区,大批陕西、宁夏、甘
肃、河北等地的回民穆斯林将士随军进入乌撒。清顺治十六年(1659),陕西长安阿訇刘吉,
由云南到乌撒给穆斯林讲解《古兰经》,并留居下坝,开贵州穆斯林经堂教育之先河,培养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