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8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22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2)蜡染。苗族民间蜡染历史悠久,至今苗族村寨还流传看蜡染的神话故事和传说。蜡
染用老虎刺等作黄色染料,小血藤等作红色染料,核桃皮作青色染料,用蓼蓝的叶子发酵制成
蓝色染料。现代有些地方用硫化蓝、硫化青代替。工艺有普通煮青或染蓝、蜡染两种。蜡,最
初用漆蜡,后用蜜蜂蜡。20世纪70年代后多采用石蜡。绘制蜡染的蜡画笔,最早用竹质刀片,
现代用铜质薄片蜡刀。作蜡画时,先将蜂蜡或石碏加热成液体,用两片薄铜片刀蘸上蜡质,在
白色麻布(或棉布上)按自构想象绘花纹图案。待蜡液干后,放入染缸中浸染。染好后从缸中
取出,放在大锅内沸水中脱蜡,花纹图案现出。再经过清洗、上胶、过碾,即成蓝底白花的蜡
染成品。古时蜡染花纹图案多模仿铜鼓花纹;现时图案丰富多彩,有几何形图案、飞禽走兽图
案、花鸟鱼虫图案、田园小川城池图案和反映苗族迁徙图案。蜡画图案讲究连续性和对称性,
蜡画古朴典雅,充满生活气息和浪漫情趣。蜡染布原用于做妇女服饰,现已生产挎包、壁挂、
桌布、窗帘、书屏、画屏,经销售,颇受欢迎。
2.挑花、刺绣、织花。(1)挑花。技艺特点为反面挑正面看。基本手法有十字挑和平针
挑两种。用白色或黑色平纹布作底,先用一种线挑出图案轮廓,然后用各种色彩丝线添加和填
充。具体手法是数纱架十字,逐根数纱挑花,数多少根纱,挑压纱数多少,根据图案需要而
定,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以保持图案的大小均匀。挑绣出来的图案略为凸出。挑花
以花、草、虫、鱼、鸟、兽、几何图案为主,不论挑绣什么图案,必须规整对称和棱角鲜明。
挑绣出花条主要用于镶饰衣服、裙子、围腰、背扇,若是手帕、挎包,就直接挑绣在上面。现
代挑绣的手帕、挎包、帐檐、门帘、窗帘、被面、桌布、沙发巾、茶几巾皆有在市场出售。
(2)刺绣。苗族刺绣针法一般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盘绣、剪贴绣、抽花
绣、打子绣、堆花绣、锁丝绣、绞织绣。其中最特色的有:①辫绣。先将8根或12根、14根、
16根彩色丝线在织辫架上编成3~5毫米宽的扁平辫子,然后在底布上回旋满缀刺绣为花。②结
绣。在布上插针后,在针尖上将丝线绾成数个结,然后抽针,再进针,再绾结,如此反复绣满
花朵。③堆花绣。用段子布剪成花,在花上粘布壳,边沿往里折,再层层堆叠,缀成花瓣,逐
层凸出,有浮雕感,多用于背带和帽子。④剪贴绣。用各色布或绸缎按选择花纹图案剪好贴于
布上,再用齐针和包梗线绣,有的还在花纹图案中用彩色丝线刺绣花朵或动物。多用于裙子、
背扇,有的剪贴绣是用剪纸作底样。
(3)织花。苗族用的花带、背带、披肩和妇女服装上某些花块,均为织花工艺织成。织花
是直接在织布机上挑着纱子把花样织出来。其花主要是几何图案,一般在长形或长方形的布料
中心有一个菱形主图案,以龙、凤纹常见,沿着主图分布一层层图案。威宁、赫章苗族男女所
穿的节日盛装用毛、麻编织的披肩,再辅以镶补、刺绣工艺。
3.剪纸、绘画。(1)剪纸。苗族多用自织自染土布作服饰面料,不便描图。苗族妇女用白
纸或其他浅色纸剪图样贴于布料,也采用纸作底纹。剪纸以鸟兽鱼虫、草木花果为题材,把丰
富的联想与自然吉祥物浓缩结合,绘制成背带花图、围腰花图、挎包花图、手绢花图、窗花刺
绣蓝本,贴在布料上,展开刺绣。
(2)绘画。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方县苗族农民画崭露头角。70年代,遍及大方县农村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