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187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宗教
人口计划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实现,使农村计划生育户的人均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农民平均水
平。鼓励、引导、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率先致富,重点帮助扶持农民独生子女户、二女结
扎户优先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对计划外生育贫困户,按规定落实节育措施后,再给予扶持。
地区涉农各部门从1996年起,每年帮扶100户以上,各县市从实际出发,制定帮扶计划,落实
帮扶措施,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地区建立“三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各级也成
立相应领导小组,搞好政策衔接、组织协调、指导实施和考核评估工作。从1996年起,地直及
各县市有关部门在制定工作规划和具体措施的同时,制定控制人口增长措施,使计划生育工作
和各项农村工作体系衔接起来。计划生育部门在搞好计划生育日常工作的同时,加强“三结
合”工作的联系、协调、考评工作。是年,全地区加强对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规范化、
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地、县市、乡镇计划生育“三结合”考评领导小组;二是实行目标挂牌
管理、具体落实到户;三是从县市到乡镇增设“三结合”的“一卡一账”。据统计,全地区帮
扶计生户2.02万户,2018个村开展帮扶累计投入资金11508万元。1998年,全地区重点建设以下
“三结合”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户帮扶档案。各地按人均收入、人均粮食将计划生育
户分为极贫户、贫困户、脱贫户、温饱户、富裕户和小康户,把《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情
况登记卡》填写清楚,归档备查。2.建立“三结合”工作汇报制度。各县市将开展“三结合”工
作情况半年和全年各进行1次书面总结,反映工作计划实施情况。平时情况用简报形式反映,1
年至少出4期简报。3.建立健全“三结合”工作报表制度。“三结合”报表按省计生“三结合”
办公室编制的样表统一要求,包括年度帮扶情况和摸底情况汇总表及帮扶情况统计表,于每个
季度首月5日将上季度的报表报地区计生“三结合”办公室。4.完善考核制度。计划生育“三结
合”工作纳入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评比,在重点检查帮扶任务完成情况的同时,加强
对“三结合”管理工作的考核。1998年,全地区落实“三结合”新增帮扶户1.68万户,已开展帮
扶的乡镇、街道办事处201个,开展帮扶的村3003个,投入帮扶资金701万多元。通过帮扶,达
到小康的93户,解决温饱的2152户,脱贫的3838户。从2002年起,加强计生“三结合”载体建
设,促进计生帮扶工作从零星帮扶向成片帮扶转变,从救助式帮扶向开发式帮扶转变,是年将
省下达全地区新增计生“三结合”帮扶2.5万户分解到各县市,其中毕节市3300户,大方县3200
户,黔西县3200户,金沙县3200户,织金县3000户,纳雍县2900户,威宁县3300户,赫章县2900
户。地区计划局、科技局、水电局、农办、农业局、林业局、供销社、乡企局、农机服务中
心、民政局、地区农行、民宗局各帮扶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贫困户100户以上。除上
述部门外,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做到地级
干部每人联系帮扶4户,县级干部每人联系帮扶3户,科级干部每人联系帮扶2户,一般干部职工
每人联系帮扶1户;其他单位和企业的干部职工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帮扶工作。是年未,全地区
共计帮扶计划生育户3.84万户。2004年中共毕节地委,地区行署决定由地方财政增拨103万元补
助各县市扩大奖励扶助基金。各县市财政均设立奖励扶助基金,并对212户达到规定年龄的独生
子女户、二女结扎户发放养老金;对全地区2965户独生子女户,8399户二女结扎户,分别按规
定兑现奖励。各级各部门在项目、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向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倾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