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122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 /2016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政府
                金融办、县地方税务局,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
                    2.夯实发展基础。充分利用省委 “把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
                展的着力点和增长点”的有利契机,加强边境、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 2020年实现通村公路
                和少数民族聚居区通组道路全部硬化。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一批 “五小水利” 工
                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优先抓好边境、民族地区电网改造工作,全面消除无电户。加强宽
                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全覆
                盖。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养一代新型农民,
                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技示范园、优质种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农村
                经济组织化程度。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
                县农业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供销社、县环境保护局,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
                    3.大力推进沿边经济发展。一是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建设以木城、勐糯为窗口的沿边沿江开放经
                济带。积极争取尽快达成木城等幕大桥建设协议,不断改善通关环境,加快经济、投资合作步伐,把
                边境一线建设成为龙陵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对外开放的一个新亮点。二是继续争取实施兴
                边富民工程,促进沿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三五”期间,积极整合项目资金,重点建设 “十大工
                程”、完善 “十项保障”和办好 “31件惠民实事”。同时,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境繁荣稳定示范
                乡、示范村 (社区)建设,带动沿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三是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
                平。进一步加强与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巩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大力实施
                “走出去”战略,推动县内非公有制企业以及各类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积极推动替代种植,到 2020
                年境外甘蔗种植面积达 10万亩。
                    牵头部门: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
                    责任部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民族宗教
                事务局,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
                    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一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技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
                加快发展提供实用人才和智力支持。加快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每年组织少数民族群众
                参与职业技能培训 200人次以上。二是加大贴息贷款扶持,缓解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贷款难的问题。利
                用扶贫到户贴息贷款项目,每年安排 500万元以上的贷款指标,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发展产业。
                三是积极争取上级的帮助和扶持,利用扶贫整乡推进和整村推进项目,积极争取碧寨乡、象达镇、木
                城乡扶贫整乡推进及全县整村推进项目,努力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全
                面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牵头部门:县政府扶贫办
                    责任部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教育
                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科协,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
                    5.加快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和抗战历史文
                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民族文化产品市场化开发,提升民族文化产品规模化、
                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民族文化企业。把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
                发展优势,支持民族餐饮、民族服饰、刺绣工艺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抓好民族特色乡村旅游、历
                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民间工艺、民族餐饮、
                休闲娱乐、石斛文化、茶文化体验等特色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松山大遗址公园、龙陵湖生态景区、东
                 · 8 ·
                    8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