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2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252

云南生态年鉴 2017
                   Annual  of  Yunnan  Ecology

              解决。用情感介入生态文明建设或许事半功倍。这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一是人类用情感关注万                                高速城市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
              物、万景,让它们在人们的视野中有存在的价值;                                 发展——以滇池东岸大渔片区为例
              二是用情感温化破坏环境与生态的人们,这是一个
              渐进式的工作、也是一个可以有大获的进程。当人
              们真正懂得生态文明的重要时,人们便可如老子提                                 摘 要: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高速城市
              出的“自然无为”之治了。                                      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渔片区随城市化发
                  (四)眷念重生与万物的关系                                 展污染逐步转型,环境保护压力逐步加大。通过梳理大
                  生是常态,死是非常态。神话脱离生活本身                           渔片区发展历程,分析大渔片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
              突出死的常态,这种死不是无,而是无中生有。                             现状及特点,提出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
              《梅葛》的重生观念呈现出生命之轻及再生之重。                            基本原则。大渔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斐然的成绩对生态环
              结合当代生态文明的建设,从重生的角度切入可以                            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建立了生态环境友
              找到更多的方式与方法。其首为重建生态系统,杨                            好型的发展模式。大渔片区从生态经济、生态政治和生
              善洲林场就是重建生态系统的范例,而在全国又                             态文明三个方面为原则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
              有多少荒山荒地闲置。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人力、物                            社会、环境协调一致的有效措施,也是使城市可持续发
              力、财力,更需要政府持之以恒地关注、关怀这些                            展的值得模式。未来大渔片区将继续按照这个发展模式
              需要重建生态系统的山地;其二为重生人的观念。                            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话题。当口号与规划都                                 关键字:城市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是纸上谈兵时,人们的生态环境仍是一片废墟与污
              地。改变观念从政府主体开始,并适时推及至公司                                 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国家“一带
              实体、土地所有者及普通老百姓。也只有这种重生                            一路”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
              观念的推行,万物的重生才能以实现,青山绿水才                            发展。云南省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成为“一带一路”
              真是金山银山。                                           战略中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省份。城市化是
                  总之,《梅葛》变形母题由神的变形、物的                           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                [1] ,城市化发展
              变形两大类生发出既富于文学与人类学的主旨,更                            模式下农村经济条件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明显的
              有饱和的生态思想,超自然、重生、互渗律、类化                            变化,在促进农村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污
              意象的体现等无不是变形的思想体现。将这些理念                            染、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随之而来。以党的十八大
              应于用当代生态实践中可以从人与物、景、神的关                            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原
              系展开,在重构人的观念中,变形突显出异质同构                            则指导城市化过程,探求更加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
              的思想价值,特别是人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情感                            和人类聚居与行为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介入、天人合一或物化等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关键  [2] 。

                                                                     一、大渔城市化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上                              大渔位于滇池东岸,湖岸线14.7千米,现已成
              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499.                               为大渔街道办,面积25.7平方千米。
                  [2]刘文英.论原始思维的类化意象[J].云                             2005年,呈贡县提出“五化战略”推进呈贡
              南社会科学,1986(6):35-42.                              新城的建设,加快了大渔乡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叶舒宪.神话意象[M].北京:北京大                         2008年,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将大渔片区委托
              学出版社,2007:6-15。                                   给滇池旅游度假区管理开发               [3] ,要求加快大渔
                  [4]摩尔根.古代社会[M].杨东蒪、马                          片区的开发。2010年,滇池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决
              雍、马巨合译.商务印书馆,1977:83.                             定对呈贡县大渔乡行政辖区内村镇进行统一搬迁
                  [5]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商务印                         安置,以满足大渔片区相关建设需要。2003年
              书馆,1985:222.                                      至2015年十二年的开发建设,大渔片区全部城市
                           (李国新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化,农民全部转为居民。


            20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