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6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20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十二。是物多为接枝,春花结果,九月大熟,有大至二斤外者,色黄,味甘而香,质美而脆,
            可以贮藏至次年3月。远销外县,获利颇丰。

                 威宁耐书人赵明景,幼读书入庠。翰林院待诏衔。家世业农,兼营畜牧。马牛肥壮,山羊
            毛羊,常至千余只。毛羊饲啖以盐,待其肥硕,毛长,剪洗。其毛分三季,三月一次,六月一

            次,九月又一次。毛皆细柔,可以供纺线及毡毯之用。山羊则仅供发售屠食。牛马亦销路甚
            宽,皮更贩销外出,获利益丰。
                 威宁州蔡正坤,以军功起家候补协镇,曾署威宁镇标右营守备,二年后卸任。家居留心耕

            读,专营林业,栽植以时,培养以法,保护更勤,故盐仓一带盛产青黄二松及红杉、尖顶杉、
            罗汉树、楸木、毛栗、樱桃,更富有栗柴林、江子林可供烧炭原料。各种木材,则皆充宫室器

            物之用。每岁销售甚旺,得利益多。
                 大定县核桃坪人李占春(1870~1945),自幼家贫,为人勤劳忠厚。每遇亲邻嫁丧大事备

            办酒席酬宾,常前往帮厨,潜心学习厨师操作技艺。久之,其配料、清汤、调味等烹饪技术
            逐渐名扬乡里。民国7年(1918),受雇为众议院议员杜铸言的家庭厨师,随杜游历北京、天

            津、上海等城市,领略南北菜肴风味,并到大餐馆观摩学习,烹饪技艺进一步提高。民国18年
            (1929),随杜卸任返回大定,在县城落户,为仕官商贾人家做厨,所作菜肴均受好评。行艺
            中,取外地筵席之长,将本地传统席面“八大碗”改为“四盘四碗”,即4个座盘、4个行盘和

            4个大碗,将一次上齐菜改为交替上菜,并按照菜肴及烹饪制作技法不同,将筵席分类为烧烤
            席、鱼翅席、海参席和普通席4种席面。各种席面有不同菜谱,视当时市场能购买的材料加以

            调整。烧烤、鱼翅席属高等席面,则增加造型美观、色香味俱佳的“四碟八品”和“四蒸四
            炸”。占春对传统席面的改变,得到县内各界的赞赏,逐渐推广,形成大定筵席独具的风格特
            色。占春利用本地土特产制作花样翻新的椒盐慈姑、锅渣和嫩玉米调以蛋清配以佐料烹制的

            “珍珠闹海”等菜肴,风味独特,食者赞不绝口,所制作的阉鸡点豆腐、炒蛋松、炸春卷,色
            香味皆比其他厨师更胜一筹,尤其是市制清汤,不油不腻,清香爽口。占春热心传艺援徒,在

            其传授下,具有大方特色的“四盘四碗”席面及烹饪技巧流传不衰。
                 宣统三年(1911)从四川移居大定的周俭成、周习之兄弟,雕塑技术精巧。大定城隍庙及
            斗姥阁塑像,即为俭成弟兄杰作。城隍庙后殿观音阁的三尊观音像、十八罗汉,前殿城隍、站

            将、门神;斗姥阁后大佛殿中佛像及百子岩上的100个童子,造型生动,千姿百态,神情各异,
            形象逼真。俭成还学成在衣袖内与人塑像的绝技,甚至不见真人只凭照片,也能塑得神形酷

            似。民国15年(1926),俭成凭当时主政贵州的周西成戎装照片,为周西成塑像一尊,获奖银
            50元。

                 大定城关人吴大馨(女),出身书香门第。民国8年(1919)大定始设女子速成师范班,时
            大馨已是5个孩子的母亲,不畏世俗偏见和亲友非议,劝说翁姑和母亲支持其报名入学。由于刻

            苦努力,以优异成绩毕业。校长饶家琳聘其为大定女小教师,成为大定女子教育的先行者。大
            馨以慈母之心热爱学生,早上提前到校,指导早读。教学中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放学时护送
            学生回家。晚上带回学生作业批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深受学生和家长赞扬。



          3652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