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185
第二十六篇 社会生活
金沙县农村嫁娶宴席,多数八菜一汤,猪肉是主菜,菜肴有小酥、登子、回锅肉、烧白、
夹沙肉、三丝、肉炖粉丝、卤菜,城镇筵席增加鸡、鸭、鱼菜肴。20世纪90年代后,城镇筵席
盛行一桌一盆大杂锅。
威宁县红白喜事或较大规模的招待宾客,农村办九大碗,城里常办水八碗。九大碗以猪
肉,豆腐为主要原料,辅以菜蔬,烹制成九碗菜肴。水八碗为四个冷盘;四个二大碗,分别盛
扣肉、粉条、海带、豆腐颗;四个海碗,分别盛三元会、玻璃鸡、节节高和八宝甜饭。20世纪
90年代后,四个二大碗改为四个炒盘,玻璃鸡改为全鸡,节节高改为烩油炸饺子。其所以叫水
八碗,是由于其主体是八碗连汤带水的菜肴,其中四个海碗又称行碗,陆续上席,边上边撤。
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城乡房屋多为木结构楼房,区别只在楼有高低和房有大
小。乡村一般人家房屋多为5柱3开间,正中间为堂屋,无楼,只在靠近屋顶处装顶棚,称天
楼。堂屋为供神祖、设酒席和举行婚、丧仪式的地方。堂屋前壁比檐柱后退一柱,留出地方称
檐窝。从檐窝设门进两侧耳间。耳间一进两间,一般辟1间作厨房,其余作卧室。耳房1楼1底,
由堂屋两侧楼梯上楼。卧室楼上一般铺木板,厨房楼上一般铺木条或细竹条或灌木条,以便通
风烘烤粮食。房前有院坝,院坝两侧起厢房和畜圈,或只在一侧起畜圈。乡村富绅楼房多为7柱
5开间,房高屋大,房间宽敞;房前为石院坝,两侧为厢房,院坝前有院墙,左厢房或右厢房一
侧为两重或3重朝门;极少数巨富住宅布局复杂,门、窗雕镂精美。广大贫穷百姓或以3根木杈
立房,或以土石垒房,或筑土墙房,极为简陋,更有住岩洞穴居者。城市富户多住数重庭院,
一般人家则住临街楼房。民国中期,城乡有少数西式洋房或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楼房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富户的高宅大院大多没收作办公用房,亦有少数分给无房贫
苦人民居住,其余阶层人民住房基本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相同。20世纪90年代~21世纪
初,城乡民众住宅发生巨大变化,尤以城市变化为甚;在乡村,新起的砖房不断出现;在城
市,一幢幢钢筋混凝土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毕节城还有20~30余层高的电梯楼;城市居
民居住条件大为改观,一般人家均有宽敞明亮的3室1厅住房;有4室2厅住房者,则有单独的餐
厅。住房装饰匠心独具,精美堂皇。
二 节日习俗
传统节日 1.春节。俗称过年。是境内各民族最为隆重、最为欢乐祥和的传统节日。
从腊月中旬起,家家户户即开始备办年货,推豆腐、酿烧酒、做甜酒、磨炒面、制糯米面、
蒸黄粑、打糍粑,富裕人家还要杀“年猪”腌制腊肉,装香肠,为一家老小缝制新衣。腊月
二十三,俗传灶神上天禀奏各家德行善恶,旧俗以脆糖或炒玉米花祭神,称“送灶”;同时,
打扫室内外卫生(俗名打洋尘),洗涤衣物,擦拭家具,以示除旧迎新。除夕日,白天张贴春
联、门神、年画,有些人家还张灯结彩,烘托出一派节日喜庆气氛。除夕之夜,每家都尽其所
能,备办丰盛的团年饭。饭前,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敬神供祖,而后全家围桌而坐吃团年
饭。饭后,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向晚辈发压岁钱。是夜,除要灯烛辉煌外还要将火添大烧
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