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18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白酒中浸泡成刺梨酒。还有一种男女老少皆宜的大米甜酒、玉米甜酒,冬日煮沸饮用,夏日兑
凉水喝。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咂酒,饮酒时用竹管插入盛酒坛内吸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期,城乡饮酒习俗如常。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禁止私人酿酒,酒食减少。20世纪80年代后,
白酒产量增加;特别是私人酿酒开禁后,酒成为寻常之物,城乡人民均开怀畅饮。不仅在城
市,就是在农村,绝大多数人家也能过上酒足饭饱的日子。不但饮土法酿造的白酒,还饮各种
瓶装酒。官场饮宴,更讲究用高档酒。啤酒,各种奶制品饮料、果汁饮料和茶饮料为城镇消费
最大的饮料,且逐渐普及农村。
8.水果。20世纪80年代前,乡村人民食用的水果皆为房前屋后栽种的桃、李、梨、樱桃、
杏、枇杷、柿子、野草莓、杨梅等,部分河谷地带出产柑、橘。城镇居民食用的水果,部分为
四乡农民出售的水果,部分亦为家园所出。干果有核桃、板栗。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商
品流畅,外地水果大量进入市场,过去难得一见的热带水果也随处可以买到。城市民众一年四
季水果不断,除前述各种水果外,还有西瓜,人工种植杨梅、草莓、柑、橘、柚子、黄果、香
蕉、菠萝、桂园、荔枝、芒果,农村居民亦食用一些外来水果。
9.小吃。各县市均有传统名优小吃。民国时期,毕节城区盛行的风味小吃有康家脆哨面、
王傻子烧鸡、唐家汤圆、曾三兴家卤牛肉、糕粑、陈家凤糕、曹家肉饼、万家洗沙油糍粑、游
家豆腐脑、水东门鸡丝面和夜间遍城叫卖的炒米糖开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盛行者尚有
康家脆臊面、王傻子烧鸡、唐家汤圆。大方县风味小吃有沙坝豆干、阁雅黄粑。黔西县风味小
吃有麻辣臭豆腐干、麻辣大头菜、茶食、擂茶,还有猪儿粑、鱼鳅粑、窝丝糖、核桃糖、芝麻
糖。金沙县风味小吃有臭豆腐干、小笼包子、牛肉蒸笼、羊肉粉。织金县风味小吃有宫保鸡、
鸡片薏仁米、喇叭河风肉、竹荪汤、滚米团、发粑。纳雍县风味小吃有辣鸡面、汤锅。威宁县
风味小吃以荞酥最为有名,还有小粑粑、荞凉粉、燕麦炒面、苦荞炒面、干梨丝、盐菜、松毛
糖。赫章县风味小吃有烙锅洋芋、荞糕、陈烧饼、王猪脚。
10.酒席。毕节县城酒席,菜肴有卤鸡、卤肉、香酥鸭、豌豆粉、苕粉、八宝饭、盐菜
肉、排骨酢、夹沙肉、蛋羹、咸鸭蛋、皮蛋、竹荪鸡块汤、甲鱼汤、圆子汤、红烧猪肘、清蒸
鱼、肉末鱼、脆皮鱼、糖醋鱼、青椒炒肉、炒肚条、回锅肉、板栗炒肉、炒鸡丁、炒三丁、清
炖海参、炒鱿鱼、炒大虾、炒螃蟹,一般席面20个菜,多者菜肴更丰。各阶层所举行的宴会,
席终人散后,多有一小半或一半食品作为剩菜倒入潲桶,白白浪费,殊为可惜。
大方县城宴谱,讲究冷热相搭,荤素相从,汤菜相兼,甜咸相配,蒸、炖、烧、炸、炒、
爆、煎、卤等烹饪方法兼备,用料根据时令和条件选定,味道介于川味和广味之间,风格独
具。长期以来,逐步形成四冷盘、四热盘、四大碗(俗称四盘四碗,亦有八盘八碗)的基本格
局。四冷盘一般为荤素各半,味道各异;四大碗为汤菜形,最后一碗就是甜食。20世纪90年代
后,有的宾馆和餐馆己重视宴菜造型,力求色、香、味、美俱全;有的宴席、还在正餐之外增
加水果、糕点、面食、风味小吃。宴席上菜先上四冷盘四热盘、四大碗现做现上,一汤一菜,
交叉上桌,边上边吃。菜肴上桌有一定间隔,让客人逐个品尝。宴席上地方特色的名菜有骟鸡
点豆腐、锅渣、珍珠闹海、竹荪羹、椒盐慈姑、绣球蹄筋、茄饼、春卷。
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