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59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洞,下层溶洞分布在山麓东南一带。东山崖壁上有晚清以来各种题刻16方。
织金文昌阁 位于城内东,坐南向北。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建,原址在城东门外,后
毁。嘉庆七年(1802),知州周景益移建于城内双堰塘前文昌宫后。据清光绪《平远州续志》
记载,现存建筑为光绪九年(1883)举人谢忠良捐资重修。阁为3层3檐8角攒尖顶木结构建筑,
青筒瓦屋面。底层平面为长方形,歇山顶,面阔13.45米,进深8.81米;四周回廊置木扶坐栏
杆;明间装雕花六合门,次间稍间装半壁花窗。二层为六角形,正面装四扇花窗,其余5面为圆
形寿字花窗。三层为八角形,八方皆为方形花窗,正面花窗上方挂“文昌阁”横匾;8根檐柱的
桃檐枋上有垂莲柱,8个翼角下吊风铃。阁前的文昌宫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由正殿、天赐台、左
右配殿和山门组成封闭性四合院,正殿为单檐悬山顶,面阔5间16.55米,进深9.5米。正殿前为
高约1米、宽约10米的正方形天赐台,石板铺面,台前中部为7级石梯,梯中央为一石雕盘龙。
天赐台前左右为木结构配殿,左配殿建于民国16年(1927),系织金同善社社员出资建造。
1963年,织金城关三小修建操场,将右配殿移建于正殿左前方,拆毁天赐台。最前面的山门
为石木结构,大理石檐柱,分为明间和左右次间,明间又名望水厅,登厅可赏“双潭对镜”
全景。现山门和移建的右配殿已拆毁。2016年,织金县政府拨款进行了全面修缮。
织金财神庙 位于今城内太平社区新华北路73号。乾隆四十年(1775),平远州(今织
金)民捐资重建,据财神庙碑记载,承建此庙的匠师未及完工,溘然去世,后由其女继续掌
墨将庙建成。由正殿、两厢及山门组成院落,四周筑有石围墙。正殿为4层4檐歇山顶木结构建
筑,净高13.98米,四面带廊。殿身面阔5间,通面阔20.79米,通进深15.54米,廊深2.05~2.1
米。二层以上面阔、进深逐层收缩,形成高低错落有致、轮廓参差起伏有序,各个立面显现不
同状貌的别致构图。正殿底层共72根柱子落地,东三缝及西三缝,每一步架立落地柱1根,东二
缝及西二缝,仅脊檩及前、后上金檩下有3根落地柱。底层老檐柱直通二层,作为二层的檐柱;
底层的金柱直通三层,作为二层的金柱和三层的檐柱;三层的金柱直通殿顶,作为四层的檐
柱。柱架上下贯通,紧密榫接,高达四层的殿堂异常稳固。二、三层屋顶正脊与三、四层博脊
成直角相交,构成丁字形。而侧面二、三、四层的山尖构成3个重叠的三角形,别具风致。整座
庙共有54条脊,18个翼角,翼角下各系铜铃1个。财神庙外形之奇,国内罕见。1967年,财神庙
被改为红旗大楼,遭到严重破坏,幸主体结构基本完好。2000年,贵州省文物局、织金县政府
拨款进行全面修缮,为文物开放点。
织金保安寺 位于三甲贵阳至织金公路一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建。由保安寺、观
音阁、地母庙、僧房组成,占地800余平方米。依山势分三层台而建:第一层为保安寺,建于慈
云洞下洞口前、坐东向西,建筑面积66平方米,重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面阔3间,通面阔12.2
米,进深3间,通进深8.2米,四周回廊相通。后有石阶与慈云洞相连。1987年岩石坍塌,一巨
石飞落,将寺屋面、构架砸烂, 2010年省文物局拨款修复。寺右侧高台,左建观音阁,右建僧
房。观音阁坐北向南,建筑面积45平方米,六角攒尖顶,二层二重檐,通高14米。建筑依慈云
洞洞口搭建,后屋架依岩体形状,顺势搭入其间,后四角无翘角,檐靠于岩壁之上。正立面为
二层,底层为八洞门洞,二层挑出,有单面走廊,两角起翘。僧房与观音阁相对,坐北向南,
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