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55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后与中路相通。客厅、祠堂均面阔3间,三面设回廊,歇山顶。祠堂系二层重檐楼房。西花园
有双环形鱼池,池上横卧风雨桥,桥两侧设吴王靠。鱼池两侧各设有一长方形花坛,植四时花
木。园中小桥、回廊、漏窗、隔扇屈曲回环,参差错落,玲珑别致,格调清雅。右路建筑依次
为东花园、客房、仓房、碾房。东花园也称亦园,园中砌有3个花池。客房面阔3间,悬山顶。
仓房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被龙场中学拆除建教室。碾坊面阔3间,上下两层,四面设回廊。楼上
是女眷刺绣处所,故亦称绣楼。其后亦与中路相通。庄园四周有高2~5米不等的砖墙围护,并
设高8~12米的碉堡6座。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庄园先后为龙场区公所、龙场乡政府和龙场
中学所用,外檐装修和内部设施大部分被拆除或改变,总体布局及主要厅堂的构架保存完好。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1998年,国家文物局先后拨款维
修其大部分建筑。
毕节法戛(鞍山)土司庄园 位于毕节县团结乡鞍山,其地与鸡鸣三省接壤。庄园始建于
清初,坐南向北,背倚青山,面朝赤水。园主余人瑞,彝族,清赤水南岸八大土目之一,是水
西奢香娘家永宁宣慰使的后裔、大屯土司庄园园主余珍的祖上。民国时,土目余祥恒扩建。中
共毕节党组织曾在庄园里以办学作掩护,在川滇黔边区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木瓦结构,依山而
建,三级平台,为三路不对称的三重堂宇结构。周围以砖石砌筑围墙,并筑石碉堡3座,围墙
全长350米,占地3700余平方米。前面高大的照壁,长10余米,高3米,壁上绘有图画、花纹和
“福”“寿”等字,今已毁,基础尚存。门楼与照壁之间是500余平方米的长方形院坝,为操练
家丁的地方。院坝左右两侧为八字牌楼门,门上有彩绘和雕塑金瓜、麒麟等,牌楼高7.1米,门
洞宽3米。正门在院坝北侧,处于庄园主纵轴线上,门前有九级青石垂带踏跺,门开“八”字,
两边设花窗,门楼早毁,磉礅尚存。门内院坝用青石铺成,东西两侧为一楼一底木结构厢房三
间,东厢房比增设走廊,用着客房,右厢房已毁。二堂正房面阔5间,穿斗式结构,九根大柱
着地。三堂为四合大院,门楼前有五级青石垂带踏跺,中门为镶板门,门上有线刻贴金门神,
左右两侧门系椭圆形藻刀门,门两侧院墙逐渐往东西展开,东厢房后分别设有粮仓、马房、猪
圈、羊圈、碉堡等,西厢房后设有花园、鱼池、仓房、兵房等,现鱼池尚存。东厢房除粮仓、
猪圈、羊圈保持完好,其余建筑早毁。正堂面阔5间,悬山式木结构。庄园颇具华丽堂皇之感,
且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毕节北肇土司庄园 又叫北肇山庄。位于毕节县林口镇渭河村,其地与鸡鸣三省接壤。南
北坐向,筑于小山之顶,清末民国初年彝族土目杨砥中筑,为毕节八大土目庄园之一。庄园朝
门三道,大朝门上横幅阴刻楷书“北肇山庄”石额,每字约0.2米见方。园内设兵房、仓库、客
房、炮楼、碉堡等建筑。兵房面阔5间、进深2间,二楼一底,木瓦结构。在转角相连的客房之
间,中央为青石院坝。新中国成立后,庄园被拆除,今仅存大量的石构件和部分瓷器残片。
毕节湾溪土司庄园 位于毕节县团结乡青松,清乾隆年间(1736~1795),彝族李氏土目所
建。民国时,李小全扩建成三合院木结构大院,为毕节八大土目庄园之一。坐西南向东北,占
地3600平方米,建筑。庄园纵轴线上依次为照壁、院坝和正房,横轴线上设厢房、碉堡、马房
等。正房建在五级踏跺台阶上,面阔5间,通面阔20.15米,进深3间,通深8.18米,前带回廊,
2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