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57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悬山木瓦建筑。四周为高1丈的砖墙围护。八字门楼坐东朝西,明间1楼1底,两侧配守卫耳房。
            下厅面阔5间,两梢往后延伸为厢房,左有茶室,右有餐厅。正厅面阔9间,通面阔36.45米,进

            深8.2米。正厅与下厅之间的天井两侧,左为粮仓,右为书房,各面阔8.6米,进深8.55米。下厅
            左为花圃,花圃之后为花厅,面阔3间13.7米,进深6米。正厅左为碾坊、厨坊、磨坊、厕所、骡

            马圈等,且左右皆有兵房1座。主体建筑的外檐及券板、柱础等均精工雕琢,造型美观。
                 威宁牛棚土目庄园 位于牛棚镇,占地约7000平方米,为彝族土目禄贞祥于清光绪年间

            (1875~1908)所筑。庄园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坐北朝南,前后五进,连同侧院,共7个院
            落。庄园四周筑围墙,四角设碉楼。墙基用3~5尺长的条石砌筑,上为土墙,外抹灰色砂浆,
            并画出白色灰口线,形似砖墙。每个院落均设有正、侧两道朱红大门,平时进出均走侧门,逢

            年过节迎接贵宾开正门。今存第一进院落,由正房、两厢、倒座及左右两座碉楼构成。正房面
            阔5间,前带走廊。正房明间为堂屋,作祭祖用;左次间为经堂,左梢间存放贵重物品;右次间

            存放祭品,右梢间为女主人住房。左厢3间为粮仓、磨房和厨房。右厢3间为管家、仆人居住。
            倒座底层内间存放枪支弹药,楼上为闺房。天井铺石板,四角置石桌、石凳,右上角置长方形
            石水缸。影壁内外分别书“福”“禄”两个行书大字。正房、厢房及倒座的正脊中央分别塑

            忠、孝、仁、爱4字,正房正脊两端塑蛟龙和骏马。大门两侧各置一做工精细的石缸,上刻日月
            星辰和花木鸟兽图案。侧门额书“延德山”及“广化里”两行大字。第二个院落的正房明间为

            过道,两次间分别书“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字样,相传为家塾、师爷办公之所。院落两侧
            有两个小院落:小院落旁为花园,园内种植花木,并置石桌,石凳。第三个院落为内管家等人

            居住。第四、第五个院落为家兵及长工住房。庄园对面小山上筑一座碉堡,称大新碉。庄园外
            围有一条长约2.5千米的壕沟,现多数已改为庄稼地。

                 黔西协和安氏土司庄园 位于协和乡仡仲村,1927年筑土目后安飞如筑。分上、下两个建
            筑群,坐东向西。面阔21.9米,进深9.3米,穿斗式木构硬山青瓦顶建筑。山墙三层,第一层窗
            为圆形,二层为三角形,三层为心形双窗。朝门三道,第一道为“八”字形,第二道为素面

            墙,第三道为石花栏。上院石、木雕刻精美,下院建筑形制独特。



                                                   五 楼阁书院


                 织金古建筑群 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建筑大部建

            于“改土归流”之后,仅从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之间,就建有武庙、文庙、斗姥
            阁、隆兴寺、东山寺、财神庙、城隍庙、马王庙、黑神庙、炎帝庙、地藏寺等10余座建筑。其

            后屡有修建,很快形成了当地人引为自豪的“四庵”“四阁”“四祠”“八大庙”。经贵州省
            文物局捆绑申报,25处文物单位已纳入“织金古建筑群”进行文物保护,2006年5月,被国务院

            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织金鱼山黑神庙 位于城东北隅。在一片平畴沃野之中,一山兀然而立,三面绝壁,仅东
            南面有石径可上山顶。此山小巧玲珑,古木苍苍,远观酷似僧人的木鱼,故名鱼山。明代,山



                                                                                                           299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