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6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后,中共黔西县委、县人民政府派人管理,拨款维修。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不
少碑记、古迹被毁坏。1979年起,中共黔西县委、县政府逐年拨款修建。1981年,县政府公布
观音阁、正德残钟、观文塔、尚书坊、吴嵩梁诗碑、观音阁牌、东山寺诗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
位。并陆续维修观文塔、观音阁、正厅、三角亭和园墙,复原去思亭、半山亭、荷塘,新辟入
园水泥大道,依山形地势新修鱼池、月门、温室、花坪、杜鹃亭、梅亭,塑李世杰、奢香像,
水西公园文物名胜特质更形显影。
大方庆云楼 位于城北隅回龙岭下,宣统元年(1909)大定知府陈庆慈用民款在紫微垣
遗址上修建。楼落成之时,天空现五彩祥云,故名“庆云楼”。六方形3重檐建筑。民国17年
(1928),拆去顶层,加配一栋两亭凉台,四周围以木栏杆及座椅,改为贵州省主席周西成、
毛光翔的生祠。民国24年(1935),改为双重檐攒尖式,并把凉台移于斗姥阁左右侧,更名为
翼然亭。楼前翰墨池中遍植荷花,游鱼跳跃,怡然自乐。游人可从楼前“问渠小舫”沿石栏
平桥穿池心而过庆云楼。楼正面门楣上,“庆云楼”3个斗大金字高悬;两面走廊有“光高武
肃”“枕霞漱玉”“天保南山”“有亭翼然”等匾额。门额间钭立6根撑柱,上面精雕各种戏文
故事。楼正面台基前有龙蟠石,系大定名雕琢工杨玉章的杰作。石上蟠龙,翻腾滚跃,隐隐然
于云雾间;龙口喷泉流,冲击空花石球。龙蟠石两边,有道州何绍基手迹“流水当鸣琴,风篁
类长笛”楹联阴镌于石上。翰墨池南岸草地上,古木参天,新竹滴翠;石阶路旁围墙脚下,为
一排古代碑刻。登上庆云楼,天花板上有哪吒闹海故事画。登临楼顶,凭栏眺望,西山一带如
屏,数百里江山在望。庆云楼和蟠龙石今尚存。
威宁玉皇阁 位于城内文化路中段台地上,清顺治末至康熙初年建成,由正殿、左右配
殿及前殿构筑成封闭式四合院,院前有山门,占地1500平方米。正殿为歇山顶式殿堂与八角
攒尖顶阁楼相结合的建筑,分上、中、下三层。底层平面为长方形,面阔3间8.1米,进深5.5
米,前带廓。二、三层平面为八角形,八角攒尖顶,屋面盖青筒瓦。三重檐下方有“万神朝
礼”匾额一方。二层为双圆柱,外围一圈,有8根檐柱;里围一圈,有金柱8根。金柱由底层
向上延伸直达3层。左右配殿均面阔3间,前带廊,高2层,悬山顶,屋面盖小青瓦,通面阔
11米,通进深6.5米。前殿为面阔5间的九脊歇山顶式,通面阔13米,进深7.5米,单檐歇山
顶,屋面盖小青瓦。1965年,玉皇阁的翼角装饰被砸毁,宝顶被拆除,山门亦被毁坏。1985
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2000年,贵州省文化厅拨款维修
阁楼。
金沙茶园万寿宫 位于茶园场口,坐西南向东北,清道光十五年(1835)建。今存左右两
厢及万寿宫戏楼,戏楼为万寿宫组建之一,因供庙会唱戏专用而得名。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
米,戏楼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楼高约9米,戏台高2米余。后台壁两侧设“马门”,门后有化
妆室。楼层为斗拱集音建筑,楼台前有一块平整的石墁坝,可容观众千余,两侧对称厢房,各
面阔5间(现为茶园小学教师宿舍,左侧厢房旁有石碑1块),各通阔20米,进深7米。厢房楼层
面各设宽1.5米的回廊一通,并置格花栏栅一道。戏楼面壁及主要突出部件上,雕有“龙凤、人
物、花草”图案。
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