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5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上有神女智琼祠,后祠毁。清代至民国时期,相继在山上建黑神庙、济赈亭、藏书楼、且住亭
              及鱼池、花园,有大小摩崖石刻6处,为城郊名胜景点。黑神庙坐落在山顶中央平坦处,清初

              筑,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由正殿与对厅组成。正殿坐东北朝西南,为并排五间悬山顶式
              木瓦结构建筑。明间大门上方悬挂清代贵州书法家严寅亮书“惠此南国”和织金王宇平书“忠

              义服人”匾额,檐柱上挂木板阴刻对联“有唐大将军轰轰烈烈德与山河并寿;全黔真福祖铮铮
              皎皎业与日月同辉”。正殿前面为对厅,又名“碧琉璃精舍”,民国6年(1917)建。据屋梁上

              文字记载,乃云南人吴树松劝全邑民众捐资而建。通面阔10.94米,进深5米,四周设回廊。正殿
              与对厅之间为石院坝。黑神庙右梢间后面为藏书楼,系住持庹几禅于民国年间募捐修建,坐北
              朝南,砖木结构,形似教堂,面阔4.18米,进深3.84米。楼前有喻友山书“且把鱼山添二酉;好

              同蝉窖映三辉”和“日照锦城头,月映藏书楼”对联。济赈亭建在后山之巅。民国初年,织金
              大饥,向省告急,待省府赈济款下达时,饥荒已过,遂用该款修亭,亭因此而名。亭为正方形

              二重檐四角攒尖顶砖木结构建筑,边长8.3米,四周有扶座栏杆,廓深1.2米。二楼正面前额悬挂
              “济赈亭”木刻横匾,亭前有喻友山书联一副“此间便是蓬莱,有名禅论道,好鸟兴歌,陶情
              美景,怡之娱之,使我超然物外;你看亭称济赈,想沧浪妙词,醉翁佳句,修楔良辰,悠也久

              也,令人乐在其中”。亭下左边为花园,右边为鱼池。且住亭翼然立于上山石径之左侧,六方
              形六角攒尖顶木结构建筑;额枋上有“且住亭”金字匾,柱上有联“步步登高于斯且住,摇摇

              直上别有可观”。1967年,鱼山曾被改为红山,古建筑及石刻均遭严重破坏。1979年后,县城
              建局对鱼山作部分维修,复修阶梯、鱼池及且住亭。

                   织金东山梵帝宫 位于城东隅东山上。康熙八年(1669),副将霍维鼐及兵民在山腰
              筑东山寺;十年(1671)济南赵印昌率士民添建前楼、东西厢僧房、钟鼓楼,后毁。道光

              年间(1821~1850)重建。同治三年(1864),被农民起义军头领杨有才焚毁。光绪五年
              (1879),重修正殿,名“梵帝宫”,此宫5间并排悬山式木结构建筑,通面阔18.71米,进深
              7.75米,九架梁,木浮雕花枋支撑,瓜柱雕各式花纹图案,青瓦覆面。前殿高2层,系悬山式

              木结构建筑,面阔21.52米,进深8.72米,前有斜形靠栏,走廊为上山通道,为悬空楼阁。前后
              殿间左厢为钟楼,构成梯级四合

              天井大院。钟楼内悬铁铸大钟一
              口,击钟,其声20里可闻,故名
              东寺晚钟。寺后30米有一洞,洞

              前有观音阁,阁左侧建凉亭1座。
              东山寺和观音阁之间,有108级

              “之”字形踏道,踏道外沿为石
              龙栏杆,长58.5米,分108节,

              头在观音阁旁,尾在东山寺后。
              东山有上、中、下三层溶洞,上
              层有慈云洞,中层有打拳洞和穿                                               织金文昌阁



            299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