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5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成,层高2.7米,厚0.8米,一层5.7
米×5.6米。四层,覆青瓦。二、
三层设观察窗、枪眼。木方雕
门,高1.75米。
织金小坡上六角碉楼 位于
龙场镇小坡坡上,民国初年当
地富户所建防盗之用。一层平面
正六边形,四层。西北开门,园
首,顶门石上有浮雕图案,阴
刻“桃园”二字,每字见方18厘
大屯土司庄园
米,高宽28厘米,六边形3.22米。
织金小马场碉楼 位于上坪寨乡小马场石头寨。民国24年(1935)筑,不规则石块砌成,
正方形,两座,均四层,宽分别为6米、5.89米,高约15米。
织金新寨碉楼 位于猫场镇新寨。民国年间富户谢丛芝筑。方整细錾石块砌成,正方体,
五层,高15米,宽6.2米,墙厚85厘米。
织金四甲碉楼 位于猫场镇四甲后寨。民国年间筑。方整石块砌成,正方体,四层,高13.5
米,宽6米,墙厚85厘米。四壁设不规则的观察孔、枪眼。
彝族土司庄园建筑有:
彝族土司庄园 是彝族上层阶级土司、土目的居住建筑,是彝族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建
筑形制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木瓦结构为主的水西式庄园建筑,一类是以夯土墙木屋架为主的乌
蒙式庄园建筑。共同的特点为:整个庄园布局中,分公共活动区域(即主人、仆人、家丁、兵
庸共同使用)、家人活动区域(即只有主人和佣人使用)。有高大的围墙和为数不等的雕楼等
防御设施。以大屯土司庄园为代表的黔西北彝族土司庄园,是民族建筑的瑰宝。
毕节大屯土司庄园 位于毕节县大屯乡,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明天启、崇
祯年间(1621~1644),奢崇明、安邦彦反明失败后,奢崇明之子奢寅、奢辰、奢震及其家族
皆改名换姓,隐遁避世。奢辰改名余保寿,清顺治十六年(1659)潜居于龙场营之卧牛河。康
熙年间,奢辰之子将大屯分给第三子张翔置业,下传11代。庄园自张翔后,经乾隆年间杨廷栋
增建,道光年间(1821~1850)余象仪重建,再经余达父逐年扩建和民国初年加以修葺,始具
今之规模,为毕节八大土目之一。庄园依山而建,逐次升高,占地6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呈
中轴对称的左、中、右三路主体构筑,各路皆有三重堂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部分建筑
造型具有唐代殿宇建筑风格。中路建筑依次为大堂、对厅(二堂)、正房及厢房。大堂建于2
米高的台基上,面阔5间,占地225平方米,二层楼房雄伟挺拔,蔚为壮观。上设藏砚楼,前、
后、右三面设回廊。右面为歇山顶,左面为悬山顶。1985年9月25日晚,大堂被火烧毁。1994年
修复。对厢及正堂均为悬山顶,前后设廊。正堂后面设梯式三级花台,种植花木。左路建筑依
次为轿厅、客厅、西花园(即时园)、祠堂。客厅檐下悬“雅堂”匾。祠堂围墙后设厨房,其
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