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17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件,其中一等奖16件、二等奖30件、三等奖67件。(5)组织开展中华诗词楹联创作和研究。每
年召开年会总结年度工作,提出下一年度工作目标。每届年会诗友间均有新作交流。与毕节报
社联合举办春节征联活动6次,计2000余人次应征。举办端阳诗会7次。每逢重大纪念活动以及
重大历史事件,诗社均安排开展专题创作活动,并在《乌蒙诗刊》新辟专栏,选登作品。
19.大方县诗词楹联学会。于1990年1月成立,编辑《扶风》诗刊,共出刊18期。为教育、
宣传等部门编辑《普教颂》5集,登载诗词曲联300余首(副)。编辑《扶风前人诗联拾逸》,
搜集整理和选载本县陈凤占、章永康、周婉如、陈枕云、宋蛟、彭修伍等明清诗人遗作近500
首(副)。为奢香博物馆编纂《奢香夫人赞》诗刊1册;编辑整理出刊《蓝芸夫诗词选辑》
《滴碎愁心集》《晚晴集》;参与《中国对联集成》地方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编纂《大方对
联选辑》。会员在《中华诗词集》发表诗作20多首,在贵州省《爱晚诗刊》登载诗联约150首
(副),在《中国楹联报》发表对联20多副;1997年,杨鹰诗作入选中华诗词大赛金榜集。
20.“滚山珠”苗族芦笙技巧舞表演队。“滚山珠”苗族芦笙技巧舞源于古代传说。1983
年端阳节,纳雍县猪场乡雷打岩村的几个苗族青年在地龙滚荆基础上,充实蜻蜓点水、骏马奔
驰、打场芦笙舞的动作和技巧,编为一套完整的舞蹈,取名“滚山珠”,在神仙坡民族节日集
会上表演博得观众赞赏。之后,在演出中不断加工提炼,成为苗族芦笙舞中的奇葩。1984年,
苗族儿童王景全以“滚山珠”参加全国少年儿童业余歌舞、学校木偶剧比赛,摘取比赛桂冠。
1985年,在上海参加全国金誉杯歌舞比赛,获表演奖。1987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民间工艺、文
物展览汇演,赴香港参加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表演,参加北京亚运会艺术节演出,赴挪威、荷
兰、比利时、丹麦和加拿大演出,均博得赞誉。1994年,“滚山珠”在北京中华民族园演出两
个月;1995年3月,应国家民委邀请,到北京参加一系列对外表演活动,还到威海市贸易公司、
承德市旅游公司等处作客串演出;同年11月,又赴昆明参加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汇演。1997年分为几个表演队在红枫湖、珠海、北戴河等演出。
毕节小杜鹃少儿艺术团 20世纪90年代初,由毕节地区群众艺术馆组建。1993年,参加
“中国·贵州国际少儿艺术联欢节”演出。1996年,参加贵州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节,演出舞蹈
《草海鹤的故事》,获三等奖。21世纪初,演出活动更为频繁。2005年4月,参加为失学儿童义
演募捐演出活动;5月,进行“金色童年”广场文艺演出;7月,赴贵阳参加贵州省第七届少儿
艺术节,演出的声乐5人组合《阿西里西》获艺术节最高奖“小杜鹃奖”,舞蹈《舞动查尔瓦》获
表演奖;7月,与毕节六小进行“手拉手,心联心”联谊演出。2006年6月1日,在毕节泰丰园进行
“六一”专场文艺演出。2008年3月,参加地直“三八”节文艺演出;7月,参加贵州省第八届少
儿艺术节,演出的舞蹈《鹤梦》获舞蹈类节目一等奖,两个器乐节目分别获一、二等奖。
金沙县农民黔剧团 1994年组建。当年排练小黔剧《紧急结婚》《烧香》和黔剧小品《求
职》《彩礼》参加贵州省黔剧调演,获省戏剧专家好评。
金沙县民歌协会 1995年1月建立。至2007年,共编唱各类民歌1000余首。
金沙县吉利管乐队 西部管乐队 均组建于1998年。两支管乐队频繁活动于民间各种庆典和
晚会上。两支乐队的演出,带动了金沙县管乐艺术的发展。2001年后,又先后建立起光明中学、
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