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1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15.黔西县杜鹃诗社。1986年成立,创办《杜鹃诗刊》,每期印发800份。初时编重旧体
诗词,后逐步改为新旧诗词并重,诗社社员由30余人发展到130余人。1991年,停办《杜鹃诗
刊》,计出刊20期,印发1.6万册。是年,诗社编辑《黔西历代诗选》内部出版,入编诗作613
首;编辑《黔西当代诗选》,收编诗作数万首。1994年,编辑《丁扬斌诗集》内部出版,入编
诗作260首。1999年,编辑《时代颂歌》内部出版,入编诗词439首。2007年,编辑《黔西当代
诗词三百首》内部出版。此外,还协助诗社社员编辑内部出版诗集《凝霞诗选》《凝霞诗选续
集》《旅痕》(1~4集)《沧粟吟草》《初探诗文集》《三国唱词》《心声集》《颜亨祥诗词
选集》。
16.金沙县玉屏诗社。于1987年成立,其成员多为离退休干部职工。县财政拨给一定经费,
出刊《玉屏诗刊》,编印《玉屏诗集》。
17.纳雍民族杂技团。于1987年成立。每年在县内农村演出40场,其余时间自行在毕节地区
所属各县演出。90年代后,拓展至广西、云南、四川、湖南等省份演出。
18.乌蒙诗社暨毕节地区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于1988年7月26日成立。至2008年,主要开展
以下活动。(1)编辑出版《乌蒙诗刊》。1988年10月20日创办《乌蒙诗刊》(季刊),每年出
版4期。截至2008年9月,已编辑出版80期。平均每期按刊发290件作品计算,则20年间共发表诗
词等艺术作品近3万件。(2)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各类诗词选集或专著14卷共2.4万册,260多万
字,分别是:《吟秋山馆诗词钞》《滴碎愁心集》《中国对联集成·贵州毕节卷》(上下卷)
《乌蒙诗词楹联选》《乌蒙诗刊文选》《毕节地区风景名胜诗词选》《诗文吟咏织金洞》《诗
苑新秀》。(3)开展诗教活动,创建诗词校园。2006年,中共毕节地委宣传部批准毕节地区诗
词楹联学会关于《开展诗词之乡、诗词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决定由地区文明办牵头,
在全地区开展“诗词之乡”“诗词校园”创建活动,并选定毕节二中和大方六龙镇、六龙中学
作试点单位。是年,3个单位被省命名为先进诗教单位。2008年4月,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召开全区诗教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会,毕节二中、大方六龙中学被授予诗词校园称号;大方六
龙镇被授予诗词之乡称号;金沙岩孔镇、毕节二小、纳雍一中等20个单位,被评为诗教先进单
位。(4)培训骨干教师,在全地区大中小学开展中华诗词大赛。2001~2002年,根据省教育厅
和省诗词学会的安排,举办全地区首届大中学生中华诗词大赛。50余所学校4000名学生参赛,
创作诗词3000余首。在各县市报送1756首诗词作品中,除评审遴选162首优秀诗词作品报省外,
还对其他作品进行分组评奖,其中高中组评出一等奖5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2个;初中组评
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金沙、织金、纳雍、黔西县、毕节市获组织奖。2004年
5月,地区教育局与诗词楹联学会联办全地区第二届大中小学生中华传统诗词大赛。赛前进行诗
词骨干培训,全地区38名教师接受培训。至2005年底,共收到作品1744首。2006年上半年,组
织评委评审,评出获奖作品168件,其中一等奖11件、二等奖24件、三等奖37件、鼓励奖96件。
2007年,地区诗词楹联学会、乌蒙诗社与地区教育局联办全地区大中小学生第三届中华诗词大
赛。赛前,地区及各县市均举办诗词知识骨干培训,为开展大赛作准备。是年8月,全地区分11
个赛区进行初赛,而后,每赛区从优遴选作品50件,报送地区参赛。经评审,评出获奖作品113
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