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1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进步书刊;组织宣传队在石场、太平、铸钟、清池、托腰树等乡镇进行宣传演出,宣传抗日救
国;出墙报和漫画宣传栏,刊登读书会和文研会成员创作的文艺作品。
9.织金中学抗日救国话剧团。民国27年(1938),由织金县县长陈虎生筹资组建。每逢场期
或集会,话剧团即在县城街头或场坝演出,并到县内三甲、绮陌等乡镇演出《放下你的鞭子》
《除汉奸》《游击之歌》等剧。民国30年(1941)停止活动。
10.川滇东路运输局业余剧社。川滇东路运输局驻毕节县海子街镇,民国30年(1941)运
输局职工成立业余剧社。民国30~34年(1941~1945),业余剧社在海子街和毕节县城先后演
出京剧《梅龙镇》《捉放曹》《苏三起解》《武家坡》和话剧《渔家女》《孙四姑娘》《重庆
二十四小时》。
11.旋风剧社。民国32年(1943),由中国空军航空委员会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职工成
立,分京剧、话剧两组开展演出活动。京剧组曾到毕节演出京剧《四郎探母》《御碑亭》《打
渔杀家》。民国35年(1946),话剧组演出《升官图》《面子问题》,演唱《塞上儿女行》
《不能打》等歌曲。民国36年(1947),剧社停止活动。
12.弘毅剧团。民国33年(1944),由毕节弘毅中学校长葛天回发起建立。是年,演出话剧
《铁血将军》《伯爵夫人》《蓝蝴蝶》。民国34年(1945),开展向社会公演,给抗日将士募
集寒衣,演出话剧《日出》《仇情》。民国35年(1946)暑假,组织演出《升官图》,只演几
场,即被毕节国民党当局禁演。民国37年(1948),组织演出《钦差大臣》。
13.SOLDO(51)合唱团。民国35年(1946)3月,由毕节师范学校音乐教师魏岩发起建立,
以《义勇军进行曲》音符命名。合唱团成员多为毕节城区小学教师,也有公职人员和毕节师范
学校学生。合唱团每天晚上7~10时,在安息会礼拜堂排练《黄河大合唱》。5月26日,SOLDO
(51)合唱团在毕节师范礼堂公演《黄河大合唱》,轰动毕节山城。是年夏,SOLDO合唱团全
体成员集会于怡园茶社,举行茶话会,高唱《不能打呀不能打》《我们要和平,要民主》《我
们为什么不歌唱》《天快亮时暗一暗》《炸掉嘴上的封条》《我们要战斗》等反内战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艺社团 1.大定县机关业余京剧团。1950年,中共大定县委宣传
部组织机关成立业余京剧组排练演出京剧《法门寺》。1952年初,县工商联组建工商联业余京
剧团,演出《空城计》《法门寺》《武家坡》。是年10月,将上述两个业余京剧演出团体合并
组成大定县机关业余京剧团。剧团先后排演京剧《甘露寺》《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打龙袍》
《潇湘夜雨》《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荒山泪》《将相和》《宝莲灯》《葛麻》。
1956年7月,剧团无经费支撑而解散。
2.红星剧团。1951年初,由黔西县城关30名中学教师发起组建。剧团活动近1年,先后排练
《赤叶河》《王秀鸾》在县城和大关、谷里演出20余场,观众逾万人。
3.大定城关业余川剧团。于1952年5月成立,成员多为城关各县川剧爱好人士。1952~1956
年先后排演《还是互助好》《将相和》《五台会兄》等剧。
4.黔西县人民业余剧团。于1953年4月25日成立,下分京剧、川剧、文琴、话剧4个组。各剧
组演出活跃,尤以文琴组演艺成绩最佳,将文琴从坐唱搬上舞台,开黔剧先河。
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