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0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460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沙县,边土改边宣传卫生工作,发展基层妇幼卫生组织,培养接生员。是年,全地区开展妇婴
              卫生调查,共查3027人,改造旧接生婆144人;各县卫生院配备助产人员。1952~1954年,各县

              先后成立妇幼保健所(站),担负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同时,在城乡建立接生站,推行新法
              接生。据有关资料记载,1950~1953年,全专区共建接生站174个。各县结合推行新法接生,改

              造旧接生婆。据1958年统计,全专区共办托幼机构1.29万所,培训保育人员2.48万人。同时,
              大办接生站及妇产院,推行新法接生。据大定、黔西、金沙、水城县统计,办妇产院682个。

              毕节、大方、黔西、金沙、赫章、水城县共培训接生员2960人。据1959年统计,全专区发展农
              村妇产院、接生站778个,产床577张,接生员3951人;毕节、大方、纳雍、威宁县共办幼儿园
              3170个,托儿所2.16万所。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妇幼保健机构有的被撤销,妇幼

              保健工作开展不正常。1985年,毕节地区培训乡、村二级保健员、接生员1724人,配发接生包
              1165个,75.2%的乡配有专职妇幼保健员。1986年后,贯彻国家卫生部《妇幼卫生工作条例》,

              全地区妇幼保健网稳步发展。


              附:地区及县市妇幼保健机构简介



                                                  毕节地区妇幼保健院



                   1984年6月成立,隶属毕节地区卫生局,编制5人。其主要任务为代地区卫生局行使妇幼卫

              生管理、监督职能。建立之初,根据贵州省卫生厅指令任务,深入各县、区、乡,重点普及新
              法接生,抓三级妇幼保健网建设,进行接生员培训工作。1988年,设置妇女保健组、儿童保健

              组,开展以社会妇女、儿童保健为中心的妇幼保健业务;根据省、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安排,组
              织毕节、大方、黔西、赫章县开展孕产妇、婴儿死亡率调查。1991年,设置检验室,开展常规
              检验,有酶标仪1台及常规化验设备。1993年,省、地财政共拨142.11万元在毕节市区洪山路建

              成2200平方米的业务大楼投入使用。是年,设置综合门诊,妇产科病房。1996年,添置200MAX
              光机1台,设置X光室,开展放射辅助检查。1997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要求,为拓展业务及

              转变职能,更名为贵州省毕节地区妇幼保健院,内设办公室、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保健
              部、医技科。1998年5月,调整为:办公室、保健科、医务科、护理部、后勤科、病房、门诊
              部。2003年,毕节地区妇幼保健院有职工48人,其中行政后勤9人,卫生技术人员39人。卫生技

              术人员中,有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管)医师8人;有200MAX光机、酶标仪、心电监护仪、手
              术床、产床、心电图机、B超机、新生儿抢救台、乳腺透视仪、微波治疗仪、磁分离仪。除开展

              新法接生、孕产妇住院分娩、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外,尚能开展剖宫产及子宫切除术。


                                                   毕节市妇幼保健院



                   1952年3月,在毕节城关威宁路建民办公助接生站。是年7月,建毕节县妇幼保健站(下称



            289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