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3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463

第二十三篇 体育 卫生


            提倡住院分娩。2003年,有业务用房1826平方米,有200MA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产床、
            救护车;能开展新法接生、孕产妇住院分娩、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及子宫切除、剖宫产术。



                                                  纳雍县妇幼保健院



                 其前身为1952年建立的雍熙接生站。1953年,改站称纳雍县少数民族妇幼保健站,宣传推广

            新法接生。1955年,县人委拨给木房80平方米。1958年,改称纳雍县妇幼保健站。1967年8月,
            与县医院合并。1970年,分出独立。1978年,县财政拨款建房400平方米,设置门诊,开展全县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20世纪80年代,普及新法接生及开展妇女、儿童保健工作。90年代

            中后期,提倡住院分娩,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1997年,更名纳雍县妇幼保
            健院。是年,县财政拨款在农贸大街建业务用房822平方米。同年,创建爱婴医院。2000年,设

            孕产妇急救中心,开通120、3525391孕产妇急救热线,建立孕产妇转诊系统。2002年,定为副科
            级事业单位。2003年,有电脑、综合产床、普通手术台、无影灯、红外线、乳腺扫描仪、制氧
            机、干燥箱、B超、激光机、新生儿抢救台、婴儿保暖箱、婴儿辐射台、胎心仪、妊高征筛查系

            统、酶标仪、显微镜、水浴箱、冰箱、生化分析仪、尿十项、血凝仪。能开展新法接生,孕产
            妇住院分娩、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术。



                                                  威宁县妇幼保健院



                 1952年,由县卫生院抽调人员在城关解放路设置接生站。1953年,成立威宁县民族妇幼保

            健站。1954年2月,更名为威宁县妇幼保健站。1958年,并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1961年8月,
            恢复县妇幼保健站建制,与县防疫站合署办公。1968年,再次并入人民医院。1972年9月,恢复
            县妇幼保健站建制,在江西街楚圣宫办公。1982年8月,更名为县妇幼保健院,迁解放路,内设

            办公室、保健部、住院部、门诊部。区乡卫生院设防保组,明确妇幼保健员。1989年1月,被
            县编委明确为区级卫生事业单位,隶属县卫生局领导。2003年,内设办公室、妇产科、儿科、

            门诊、保健部,有业务用房1758平方米;有B超机1台,新生儿抢救台2台,200MAX光机、复印
            机、便携式B超、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暖箱各1台;职工编制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中,有主
            管(治)医(技师)11人、医(技)师25人、医(技)士9人。开展医疗临床、新法接生、孕产

            妇住院分娩、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外,尚能开展妇产科手术。



                                                  赫章县妇幼保健院



                 1952年6月建立,站址在解放西路120号。建站之初,主要宣传推广新法接生。1956年,迁
            建设路143号。1959年,更名赫章县妇产医院。1968年,并入县医院妇产科。1970年5月,恢复县
            妇幼保健站建制,地址仍在建设路143号。1973年5月,迁址解放西路282号。1989年,抽取全县



                                                                                                           289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