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9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459
第二十三篇 体育 卫生
村防保网,提倡办村妇保室,进行职业化培训。1985年,全地区进行乡、村两级妇幼卫生人员
补充更新,招聘、培训接生员1724人,并配接生包1175个,全地区75.2%的乡有专职妇幼保健人
员。是年,各县区卫生院有1名专职或兼职妇幼保健人员参加防保组,做妇幼保健工作;全地区
4490个行政村,42.3%的村有1个以上接生员。1986年,区卫生院有助产士或妇幼医士,村级有
2393名接生员,52.4%的行政村有接生员。1988年,实行妇幼卫生改革,开展保偿和有偿服务试
点,各县开展母子系统管理,实行保偿试点,每人交保偿费20~30元。同时,妇幼保健机构实
行任务与经济挂钩,定额包干、超劳务提成奖金的承包责任制。纳雍县增设门诊,扩大业务,
全年收入4.86万余元,比上年增4.25倍,既解决职工奖金、津贴、出差费问题,又有余钱修建照
光室、阅片室。实行妇幼保健有偿服务改革,有效促进各县妇幼保健工作开展。同年,全地区
建立起县、区、乡、村四级妇幼保健网,区区有妇幼保健专职或兼职人员,乡有专职妇幼保健
员,村村有妇幼保健接生人员。但人员素质差,起作用的仅占50%。是年,根据省卫生厅安排,
地区在毕节、大方、黔西、赫章县开展婴儿、孕产妇死因抽样调查。4县共抽样44.87万人,调查
1985~1987年内常住人口中的活产婴儿、死亡未产儿、0至未满7周岁死亡儿童及孕产妇。根据
调查,全地区活产婴儿出生率在22.20%~34.37%之间,婴儿死亡率8.37%~14%,孕产妇死亡率
在200.5/10万~330.8/10万之间。毕节县抽样调查11.77万人,0至未满7周岁儿童1.87万人,死亡
915人,死亡率4.9%,孕产妇死亡23人,孕产妇死亡率290.3/10万;3年共死亡婴儿695人,3年婴
儿平均死亡率8.42%。据1989年统计,全地区有妇幼保健机构9所,工作人员183人,其中有妇女
保健医师97人,儿保医师29人,妇产科医师16人,儿科医师7人;有副主任医师3人,大专以上
学历42人。共设床位108张,共有业务用房4825平方米。1989年后,各县将区以下卫生工作机构
人权、财权下放给区公所,县卫生行政管理机构,指导不灵,致使卫生工作滑坡。1992年,新
建乡镇卫生院增多,人员、设备分散、不足,妇幼保健网呈网破人散状况,工作处于瘫痪、半
瘫痪状态。90年代,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寻找开辟妇幼卫生工作捷径。1994年,毕节地
区争取到“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项目。是年,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签订
“营养监测”合作项目,以孕妇母乳、婴幼儿断乳期为重点,在兴义、毕节、铜仁3县市进行改
善学前儿童营养、生长和发育状况调查。据调查,1995年,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在1990年基础上
下降30%,佝偻病、贫血下降30%,母乳喂养12月达80%,60%合理制备断奶品。是年,在黔西
实施农村未产期保健30条措施试点,各县开展小儿呼吸道传染病、婴幼儿腹泻管理试点。2000
年,全地区有妇幼卫生人员263人,乡防保人员383人,村接生人员4029人,起作用接生员2921
人;妇幼卫生人员中,行政8人,卫技人员233人;大学以上8人,大专28人,中专172人;高级
职称1人,中级58人,初级174人;工勤人员22人。
二 妇幼卫生保健机构
1950年,贵州省卫生处明确各专署卫生院为实施妇幼卫生工作单位。是年,毕节专署中心
卫生院改造培训旧接生婆13人。1951年,毕节专区结合土改,派卫生工作队赴毕节、大方、金
2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