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4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45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医生0.88人。乡村医生中,具备大专学历11人,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1425人,县级卫校毕业724
人,其他学校培训52人,无医学学历1821人。2002年,地区卫生局组织900余名乡村医生参加
全省达中专水平统一考试,安排100多名乡医进行1年制培训,参加次年全省达中专水平统一考
试。以后,安排毕节、大方、金沙、纳雍县职业卫校对乡村卫生人员进行1年制培训,陆续参加
全省达中专水平统一考试。2003年,有村卫生室3057个,乡村医师及卫生员4480人,其中有执
业医师119人,大专以上学历34人,中专或中专水平2112人,在职培训合格1371人。
附:全地区村卫生室简介
毕节市 1956年前,毕节县有农村联合诊所、民办卫生所19家。1956年,改建为乡卫生院。
之后,全县建起124个公社卫生院,有卫生员476人。公社卫生院为集体性质,卫生员待遇按公
社内中等劳动力工分给予补助,并留卫生院收入的大部分作公共积累,小部分作卫生员补助。
1982年,组织乡卫生员考试考核,结合能力及工作年限,实行任务工资,分42元/月、38元/月、
34元/月三个等级工资,年终考核,一次发放。1992年,乡卫生院改为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
配1名卫生员,个别村大、人口多的配2名。全县聘用卫生员642名,按每人每月38元发任务工
资。其后,整顿村卫生室,全县聘用村卫生员595名,由县补助每人每月30元。2003年,有村卫
生室593个,乡村医师及卫生员971人,其中乡村医生62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8人,中专或中专
水平学历397人;经在职培训合格215人。
大方县 1952年,建7个接生站。1992年,对全县499个村卫生室进行规范化建设。1996年,
招聘村防保人员936人。1999年,经评审,达甲级卫生室标准30个,合格村卫生室标准270个。
2003年,有村卫生室299个,乡村医师及卫生员644人,其中乡村医生31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4
人,中专或中专水平学历305人;经在职培训合格300余人,卫生员334人。
黔西县 1952年,建联合诊所2家。2003年,有村卫生室315个,乡村医师及卫生员399人,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人,中专或中专水平学历230人;经在职培训合格110人。
金沙县 1952年,建联合诊所14家。1958年,全县建大队卫生室911个,有卫生员3600人。
不久,大部分解体。1968年后,在全县提倡合作医疗,培训赤脚医生。至1977年底,全县有合作
医疗站99个,赤脚医生747人。1980年,允许群众集资办医。是年,全县办起大队卫生所65个,
有卫生人员550人。1984年,撤销生产大队,大队卫生室改为村卫生室。1992年,原乡镇卫生院
一律改建甲级村卫生室,原乡镇卫生人员待遇不变。1999年底,全县有村卫生室487个,村卫生
人员555名。2003年,全县有村卫生室434个,乡村医师及卫生员435人,其中医生343人;具有中
专或相当中专学历343人,卫生员92人。
织金县 20世纪60年代中期,织金县农村普遍成立民办公助卫生所。1979年,全县建公社卫
生院84个,每个卫生院以考试择选录用方式招聘卫生员3人,每人每月由财政补助人民币15元。
从1980年1月起,每人每月补助增至29.5元。1982年,建卫生院102个,医技人员397人,设床位
140张。1988年4月起,每一卫生员每月补助增至39元。1985年,公社卫生院改称乡卫生院。1992
年,全县562个行政村,村村建卫生室,有村卫生员562名。至2003年底,投资534万元,为82个
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