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9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育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业余体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城区的中、小学校,先经各校体育教师推
荐,通过体校测试合格后录取。体校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确定相应的体育项目,编入相应的
班级,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和训练。
附:
地、县市业余体育学校简况
地区重点业余体校 1966年筹建。原为毕节地区青少年业余体校。1979年更名为毕节地区
业余体育学校,主要进行项目有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武术、体操的教学与训练。1983
年,被评为全国业余体校先进集体。1984年2月,毕节地区行署决定将其改称为毕节地区重点业
余体校。1985年,其教学内容调整为田径、体操、武术。1989年,省体校在毕节设立教学点,
把田径项目划归教学点,体校增设拳击项目。1992年,撤销省体校教学点,其教学和训练的项
目转由地区业余体校承担,教学和训练项目有田径、跆拳道、拳击、举重、击剑、体操、乒乓
球、足球、篮球和排球。地区重点业余体校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在全省历届田径、体
操、拳击、击剑、跆拳道等专项比赛中,名列前茅;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2002年
在省举办的田径、拳击、跆拳道和击剑竞赛中,地区重点业余体校获得金牌7块、银牌17块。
2003年,获得金牌10块、银牌10块、铜牌10块。2004年,获得金牌6块、银牌9块、铜牌7块。
2005年,获得金牌14块、银牌8块、铜牌13块。其培养的拳击手刘渊,在2003年全国青少年拳击
锦标赛中,先后获得第二名和第一名,2004年在亚洲拳击锦标赛中获第二名。2005年,其培养的
拳击运动员杨德东、刘渊、刘涛和田石义被选入国家拳击队。
地区业余军事体育学校 1958年建立。1959~1965年,地区军体校参加省举办的4次射击比
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四名各1次,获第一名3人次,并破省两项纪录。1974年参加第三届全省
运动会射击比赛,获第一名20人次,第二名12人次,破省纪录20项。1975年经毕节地区行署正
式批准,定名为毕节地区业余军事体育运动学校。此后,学校正式开设步枪、气枪和手枪射击
训练。1984年增设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和射箭项目训练。经过多年努力,地区军体校建成50
米、25米、10米靶的训练场地,能开展步枪、手枪、气枪射击综合训练,曾多次承办全省射击
运动会和西南地区射击通讯赛。建校50年来,每年都有数十名中、小学生到校进行所设项目训
练,为国家选拔、培养和输送有专业水平的军事体育后备人才。据统计,1975~2005年,在参
加全省和全国军事体育项目比赛中,毕节地区军事体育学校在全省举办的赛事上共获得金牌206
块、银牌91块、铜牌79块,158次打破省纪录。多次代表省参加全国射击比赛,共获金牌45块、
银牌32块、铜牌50块,刷新气枪一项世界纪录,平一项青少年气手枪世界纪录。开创贵州省体
育史零的突破,使贵州省第一次有运动员参加亚运会和奥运会,多次获亚运会、世界射击比赛
好成绩。先后培养出运动员张卫刚、吴辉、刘斌、张继克、杨世华、袁昌雄、张建国、上官海
棠、吴昊、程斯永、刘庆元、谢瑞芬、李娅、杨贵碧、周春意、王晓莉、王鸣冰、张悦、张
驰、熊静、朱贵明和张忠毅。1983年、1998年,毕节地区军体校两次获得国家体委(体育总局)
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