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0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90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发展,学校恢复举办体育运动会。1966年下半年开展“文化大革命”,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搞
乱。1972年后,毕节一、二、三中和大方一中、黔西一中、纳雍中学逐渐举办学校运动会。
1979年,国家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规模不等、项目有别的运
动会,大、中专学校和完全中学开展的运动比赛项目较为齐全,田径项目有60米、100米、200
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跑,有跨栏、接力、跳高、撑竿跳高、跳远、三级跳远、
标枪、铅球、垒球、铁饼,球类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大方一中统计,2005年,
大方一中自建校以来先后举办田径运动会311届。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至2005年,区内经省、地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评估后,挂牌明确
的省、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学有:毕节一中、毕节二中、大方一中、黔西二中、金沙一
中、织金一中、纳雍一中和威宁民族中学;小学有:毕节四小、毕节三小、毕节五小、大方二
小、织金三小、纳雍一小、威宁一小和赫章一小。毕节地区民族中学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基
地。凡挂牌明确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每年由省、地体育部门进行检查评估,然后根据各校开
展的体育项目训练和体育活动情况,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以确保体育项目训练和体育活
动的正常开展。
附录:
毕节地区部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简介
毕节第一中学 20世纪50年代始,就开展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训练。1955年,组织
竞技体操队,开展单双杠、跳箱、吊环和垫上运动训练。1960年后,田径训练项目除短跑、中
跑、长跑、障碍、跨栏、接力、跳高、跳远、铁饼、铅球外,增加越野、撑竿跳高、竞走、标
枪训练,体操除单双杠、吊环、跳箱和垫上运动外,增加山羊、木马和平衡木训练。篮球、排
球训练广泛展开。1981年8月,贵州省教育厅确定毕节一中为贵州省体育课改革实验学校。数十
年来,毕节一中为国家体工队、解放军“八一”体工队、省体工队输送数十名优秀运动员;为
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毕节学
院输送各类体育专业合格学生200多名。1958~1987年的30年间,毕节一中体育代表队及毕节一
中产生或输出的学生运动员张世清、李立、杨杰、李燕、余艺、邓丽红、樊焕荣、张静分别代
表学校、省和国家有关运动队参加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赛事,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奖
励。1979~1996年,学校体育老师窦澄清、余朝隶、孙彤、禄世贤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工
作者、优秀体育教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工作者;副校长沈大均被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
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1983年、1987年,毕节一中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1
年,毕节一中、毕节民族中学获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威宁民族中学 1959~1990年间,威宁民族中学余艺兰、谢桂兰、赵正洪、李友达等学生先
后在省级田径体育项目竞赛中获优异成绩,并破3项省纪录,受到表彰和奖励。1982~1988年,
先后为国家体育大专院校输送各类合格体育专业学生22名。1983年,体育教师余艺兰被国家体
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