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7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97
第二十三篇 体育 卫生
农村体育竞赛 1.基层体育竞赛活动。随着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境内产生一批基层体育
竞赛先进典型。黔西县化屋乡最为突出。1951年,化屋小学教师把篮球运动传到化屋,到1956
年,全乡4个农业合作社都建有篮球场。乡里多数青年男女都喜欢打篮球,农闲打、节日打,乡
内社队组队打,邀请外区、乡队打。1984年,大关区举行篮球、射击比赛,化屋乡包揽这两项
冠军。1986年化屋乡代表大关区参加黔西县举行的水西杯篮球比赛,也取得较好成绩。1982年
4~5月,化屋乡的芦笙拳先后在毕节地区和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功会上获表演奖。是年9
月,苗族运动员杨开轩、杨开美、杨开芬、杨德英、王光忠、杨树华被选拔代表贵州省参加在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赫章县响水公社把体育竞赛纳入民兵训
练内容,平常以生产队民兵排为单位,每周竞赛两次:一次篮球竞赛,一次军事训练竞赛。生
产大队民兵连,每月召开1次民兵大会,会前会后都安排篮球比赛。到1972年,全公社23个生产
队都置有篮球场,其中1个为简易灯光球场。1972~1973年全公社举行篮球比赛120多场,70%的
基干民兵参加篮球运动。金沙县禹谟区每逢节日、赶场天,都举行体育竞赛活动。1966~1974
年,区、社共举办各种体育运动会50多次,生产大队办运动会150多次,开展以篮球、射击、
拔河为主要项目的竞赛活动。威宁县牛棚区幅员广,地处高海拔,辖13个公社,住有汉、彝、
苗、布依族群众5.4万多人。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1971年2月,全区312个生产队中有270个修
建起既是会场、晒粮场,又是练兵场、体育场的场地。生产队以民兵排为主体,组织男女篮球
队、拔河队和军事体育队,进行射击、刺杀、投弹、行军训练,组织打篮球、排球、足球、乒
乓球、爬山、拔河、游泳、做广播体操等竞赛;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七一”
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和“十一”国庆节,都要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全区有3万多男女老
少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有篮球队700多个,参加比赛男女队员6000多人。1972年5月,毕节军分
区召开全地区军事体育先进代表会,牛棚区武装部长禄永华被推举出席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经验交流会。次年,牛棚区男、女篮球队参加省在思南县许家坝区召开的农村体育先进典型会
议,会议期间进行竞赛,牛棚区男、女篮球队均保持不败纪录。此后,牛棚区男、女篮球队多
次被邀出席毕节地区组织的篮球运动会,多次出访云南省昭通市和昭通军分区举办的篮球友谊
赛,均获得较好名次。1975年,牛棚区革委副主任马应堂被推举出席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和体育
先进表彰会。
2.片区组织体育竞赛活动。1962年后,毕节、金沙、大方、黔西、威宁、赫章县的边远山
区与四川叙永、古蔺,云南镇雄、威信、昭通及遵义、清镇等县市开展毗邻地区农村体育友谊
竞赛活动。1962年,毕节专署保尔篮球队队员王大学调到大方长石区任区委书记,组织篮球邀
请赛,大方县瓢儿井、毕节县普宜和龙场营、金沙县清池和石场、四川古蔺县白沙等区的男子
篮球队应邀参赛。1963年,毕节、大方、金沙和四川古蔺县毗邻6区联合发起组织庆丰收男子
篮球邀请赛,参加邀请赛运动员以农民运动员为主体,首届由毕节县龙场营区主办。此后,毕
节县龙场营、普宜区,大方县长石区,金沙县清池、石场区,古蔺县白沙区联合举行庆丰收
邀请赛,增加毕节县小吉场区、遵义县泮水区和仁怀县茅坝区。1974年,毕节县林口区举办庆
“八一”民兵篮球邀请赛。参赛球队21支300多名运动员。同期,大方县马场区举行民兵体育运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