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29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2.92元,新增产值1417.8万元,增加税收565.7万元。1993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5)金沙县安底星火技术密集试验区烤烟优质高产样板。1990~1991年,地区农科所、金
沙县烟草公司在1986~1990年烤烟科技攻关的基础上,将营养袋假植移栽等技术成果作优化组
合,在金沙县安底场坝乡进行千亩连片烤烟优质高产示范。经示范,烟叶平均亩产150.9千克,
单叶均重7.64千克,上等烟占26.19%,中等烟占63.71%,超过国内优质烟上等20%,中等60%的
要求,为国内较高水平。1995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6)绿肥烟试验示范推广。1992~1994年,地区烟办主持推广,在小麦行内间作绿肥,第
二年在绿肥带施无机肥后起垄移栽烤烟;地区西部,以绿肥为前作,次年以绿肥作烤烟基肥。
绿肥烟化学成分协调,主要指标达国家优质烟标准,每亩降低生产成本25%左右,产量和中上等
烟比例提高。三年试验示范推广13.82万亩,减少投入478.12万元,新增产值639.37万元。1996年
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星火科技三等奖。
(7)烤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2001~2002年,地区烟草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进
行烤烟地膜栽培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推行以下改进:将垄顶由拱形或平垄改为槽形或蝶形,有
利保水;比露地增施10%~15%的氮肥;将小苗浅栽改为10~12厘米深栽;追肥改在移栽时施
用,低海拔地区采用圈肥和烟株间施;移栽后40天,有效叶12片左右时揭膜,培土上厢。2002
年,全地区烤烟按此法盖膜76.14万亩,占种植面积96.8%,投入产出比为1∶6。2003年获地区科
技进步三等奖。
(8)“5·1”式简易烤房设计与使用效果。1981年,地区农技站设计出“5·1”式气流上
升小型烤房,结构简单,修建省工省料,容易掌握烘烤技术,烘烤烟叶效果良好,当年推广1万
多座,获省农业技术改进推广二等奖。
(9)火管平走式烤房研究。1984年,大方县理化镇农民谢恂昌创造出“5·4”式烤房。是
年底,经地区科委组织鉴定确认:火管平走,便于安装,节煤显著;但排湿等问题及相应的烘
烤技术还需研究解决。1985~1986年,大方县科委组织省内专家及县内科技人员进行监测、研
究和改进,省、地标准计量局为之制定技术标准和能量平衡标准,定名为QD-1型火管平走式烤
房。1986年通过省级鉴定,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10)火力蒸气式烤房试验推广。1990~1991年,毕节县税务局借鉴外地经验,在平走式
烤房外置1台蒸汽发生器,将蒸汽通过另设管道输送到烤房内,增温增湿烘烤烟叶。据测定,施
用此法缩短烘烤时间1.5~2天,节煤50~100千克,黄烟率96%,干烟率提高15%~30%;烘烤
干旱期间收获的烟叶效果特好。1992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11)远红外涂料烘烤烟叶试验。1991年,地区税务局引进远红外涂料烘烤烟叶技术在生
产上试用。据201座涂刷远红外涂料的烤房测定,6.41万千克干烟,黄烟率98%,平均斤价提高
1.34元。1993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12)烤房标准化改建技术研究与推广。1997年,地区烟草公司在烤房标准化改建工作
中,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以立式炉灶气流上升式烤房和立式炉灶气流下降直排式烤房改建为主
要类型。技术上重点解决容量不足,保温保湿差,层距不足,加热系统不合理,排湿不够顺
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