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3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梨,查明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的顺田坝胡家梨园,是典型的大黄梨园。1958~1961
              年省农科园艺组在威宁哈刺河蹲点,通过套袋授粉试验,明确大黄梨的最佳授粉树是九月梨和

              麻皮九月梨。
                   (4)苹果、梨优质丰产栽培研究。1986~1990年,省农业厅果蔬站和威宁县果树站联手实

              施,含3个子课题:苹果幼树早结高产技术研究,在白碗乡建立1540亩连片密植示范园,以黄元
              帅为主栽品种,红星为授粉树,建园后第四年,亩产515千克,并总结出密植,轻剪多留,三芽

              剪,促其早成形为重点的综合技术。低产苹果园增产技术研究,对347.5亩10420株低产苹果进行
              改造,总结出以更新修剪、施肥和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综合技术。1989年(大年),亩产861.6
              千克,1990年(小年),亩产821千克,分别比改造前的309千克增178.3%和165.7%。低产梨树

              增产技术研究,对360亩9000株低产黄梨大树进行改造,总结出黄梨丰产稳产的叶面积指标,
              长、中、短枝比例指标,及相应的修剪、施肥、防治病害技术。1989年(大年)亩产811千克,

              比改造前的大年亩产增37.4%,改造后的苹果和梨,大果增多,果质变好。1991年,先后获地区
              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5)低产梨园、苹果园改造技术推广。1991~1994年,威宁县果树站承担,推广

              1986~1990年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广以主产区为基点,培训全县果农,共改造低产梨树和苹果
              树54.87万株,其中低产苹果50.32万株,超计划数的142.2%。此技术已为广大果农接受。1995

              年,获地区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等奖。
                   (6)威宁大黄梨大面积低产园改造。威宁大黄梨为国内著名的沙梨类良种,20世纪90年

              代,受梨黑星病危害,重病片区绝收。2000~2004年,威宁县果蔬站采用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
              措施,把防治梨黑星放在首位,结合加强肥水管理,适量更新修剪等措施,在大黄梨产区改造

              2179亩,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带动改造县内黑星病危害严重的梨园1.88万苗。2005年,获地区科
              技进步三等奖。
                   (7)柑橘良种适应性试验及推广。1968年,毕节县农业局参加全国柑橘良种区域适应性

              试验,试点在海拔750~910米的清水铺区南关和沙地进行,参试品种38个,定植成活239株,
              经鉴定,选出锦橙、血橙、椪柑、夏橙、红橘等优良品种;同时进行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

              一套矮、密、早、丰的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推广。至1985年,全县种植柑橘5800亩,良种
              苗22万多株,年产量75万~100万千克。同时,向外提供良种枝条100多万枝,嫁接良种苗20多
              万株。1985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毕节县清水铺农技站完成的夏橙引种试验,夏橙贮藏试

              验,1978年分别获省科学大会奖。
                   (8)高海拔温和湿润气候区柑橘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1980~1996年,地区农科所引

              进柑橘品种141个,一套栽培在毕节县左泥乡大寨村,一套种植地区农科所。经多年鉴定,提出
              海拔1000~1300米、1300~1500米地带的柑橘主栽品种和配套品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在纳雍

              县凹梳乡建早熟温州蜜柑300亩,1994年挂果,至1995年获总产81.62吨,果农收入16.32万元。
              在纳雍县黑塘乡,用哈姆林甜橙等4个良种,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改造当地低产劣质的原始建柑和
              皱皮柑3.74万株,并加强橘园管理,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1996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256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