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132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平衡统计(MPS体系) 1983年起,地区及各县统计局试算国民收入生产额,地
区试算国民收入使用额,开始建立国民收入生产额年度预计快报。1985年填报社会总产值和国
民收入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综合表,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综合
表,国民收入消费综合表,居民消费水平,国民收入积累综合表。1988年起,编报国民收入使
用额,各县开始试算。1989年建立国民收入生产额预计半年报。1990年,国民收入综合表改为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表、国民收入消费综合表改为国民收入消费表。1993年4月21日,省统计
局通知免报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表,国民
收入消费表,居民消费水平表,国民收入积累表、国民收入消费和积累表。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统计(SNA体系) 1984年7月,国家统计局制发《国民生产总值计算
方案(试行)》,1987年11月下达《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报表制度》地、县统计局建立国民生产
总值统计,填报国民生产总值表、国内生产总值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项目表。1989年,增报
国民生产总值表。自此建立国民生产总值半年预计和年度预计快报数,供分析经济情况和发表
年度公报使用。1990年,年报表名改为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
国民生产总值表。国家统计局制发《国内生产总值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分配测算办法
(试行草案)》,含国家收入测算表、集体收入测算表、个人收入测算表和国家、集体、个人
三者分配测算总表。
通过多年实践,1992年1月,国务院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论证SNA测算体系。同年8月,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SNA体系正式实施。地区级只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最核心的指标。2002年国家重
新对SNA体系进行修订,新方案与国际更加接轨。
地区生产总值季度核算。季度核算指标分三次产业: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第二产业包括工
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运输邮电仓储业、批发零售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其他
服务业。在年度核算中,第一、二产业的行业分类与季报一致,第三产业分类更细,包括运输
邮电业、商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艺广播影
视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水利管
理业、其他等行业。
地区生产总值年度核算。年度核算生产法,支出法,分配法同时开展,总产出Q301表、按
当年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Q302表、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项目Q303表、按不
变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Q304表、按支出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Q305表,按行业划分的资本
形成总额Q306表、最终消费Q307表、居民消费水平Q308表。分行业指标逐渐细化,到2011年
按照行业大类进行核算。2000年前按照1990年价格计算可比价,2000年后每5年进行更换,即
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