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84
第四章 建筑业
毕节地区建筑企业从无到有,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优良企业,从传统建筑发展到当代建
筑形式的进程。区内传统建筑、中西结合建筑和一些各种用途的当代大型厂矿、交通、商场、
体育场馆、学校、医院及办公用建筑设施,分别代表各类不同用途建筑的建造及对新技术的运
用、技术改革创新。本章着重记述了建筑设计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
管理、工程质量的管理、建筑法规的严格执行和质量监测的细节管理。
第一节 建筑企业
民国前,建房,尚无专业建筑队伍,一般皆由能工巧匠打样施工,其建筑技艺在师徒间相
传,世代相袭。一般只能建木结构的一、二层房屋。官府修建工程,由政府下令,乡镇征集民
工,指派工匠承建。士绅、官户建住宅、寺庙,由头人雇工,略给少量报酬,招之即来,工竣
则去。1937~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江浙一带难民纷纷逃难进入贵州。一外省营造商来到毕
节,专事房屋营造。更多的是散布在城乡的个体泥、瓦、木、石、油漆工匠,由行业工会做松
散联系或由私人营造商约集从事房屋建造。这些工匠有事聚合从业,无事回归原居地另寻业谋
生。1941年,国民政府修建大定羊肠坝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建筑工人皆由外地招来。1947年,
大定县政府饬令建营造厂,组织木、石、泥、水工匠承建房屋,因无房可建而解散。
1950~1953年,毕节、大定、黔西、织金、威宁、赫章城区相继成立建筑工会,把建筑工
匠纳入组织。县城建房、修缮,皆由建筑工会派人修建。纳雍城区成立互助组1个,制作木质家
具,修建木结构房屋。1953~1956年,各县建筑工会皆转为建筑合作社,纳雍县木业社转为木
业合作社。1958年,大方、织金、金沙、威宁、赫章县把建筑合作社改为国有建筑公司。黔西
县将建筑合作社改为建筑公司。1961~1962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地区建筑公司下马,
仅留部分职工搞修缮工程。各县建筑公司均改为建筑合作社,将部分工人下放回乡从事农业
生产。1978年后,经济发展,建筑业亦随着发展,农村建筑队伍大批涌现。上等级建筑企业由
1983年的18个发展至1995年的48个,从业人员由1983年的7000余人发展到1995年的1.75万人;各
类技术人员1621人。据1983~1995年统计,全地区建筑企业共完成各类房屋建筑竣工198.97万平
方米,总产值3.32亿元,向国家纳税1214万元。2002年,全地区就位施工企业50家,从业人数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