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6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品种113个,杂交稻品种25个,糯稻63个;小麦品种468个;马铃薯品种323个;大豆品种91个;
              小黑麦、黑麦、燕麦、甘薯、花生、高粱等作物品种56个;高粱杂交种13个;烤烟品种38个;

              油菜甘蓝型常规品种161个、杂交种24个、优质油菜品种23个,白菜型品种56个,芥菜型品种11
              个;绿肥品种18个;茶树品种7个;苹果品种34个,柑橘品种182个,桃、樱桃、西瓜、草莓等

              品种16个;蔬菜品种438个。引进品种的鉴定程序:品种观察鉴定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区
              域试验→生产示范试验→推广应用。



                                             三 品种审定及良种繁育



                   品种审定 1980年10月2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条
              例》。根据条例要求,省成立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地区成立品种审定小组,进行农作物新

              育成品种审定,审定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区级。1987年7月,地区撤销品种审定小组,成立农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85~2000年,地区级审定通过玉米杂交种22个,粳稻品种2个,小麦品
              种5个,马铃薯品种3个。2000年,撤销地区级审定。1985~2005年,省级审定通过玉米杂交种17

              个,粳稻品种5个,小麦品种2个,马铃薯品种4个,大豆品种1个,荞麦品种1个。2004年,国家
              级审定通过荞麦品种2个。

                   良种繁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广的良种,由专区农场负责繁育。1956年,实行
              农业合作化,农业社建立种子田,采取穗选、块选相结合,严格去杂去劣的方法留种。1958

              年,国家农业部提出“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的种子工作方针,各县建立以
              县良种繁殖场为骨干,公社或大队种子队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地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

              1966年,专区农科所首次到海南岛进行玉米育种材料加袋繁殖。1970年,区内各县开始到海南
              岛进行杂交玉米制种。80年代,地区及各县种子公司结合生产的需求,实施统一计划、统一繁
              殖、统一制种、统一供应的种子生产和经营措施。良种繁殖在依靠国营良种场的同时,还选一

              些村及村民组、专业户建立特约种子生产基地。1982年,全地区南繁制种由最初的400亩扩大到
              3000亩。1983年后,改为本地制种,南繁任务主要是育种材料加代。1979~1990年,全地区累计

              杂交玉米制种12.44万亩,收种子9360吨;繁殖亲本4996亩,收自交系种子430吨。同期内常规品
              种繁殖种子累计:水稻1333吨,小麦5023吨,马铃薯588吨,油菜77吨,绿肥种3455吨。1992年
              后,全地区主要农作物的良种繁育,都建立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生产基地。全地区的杂交玉

              米、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烤烟种子,马铃薯脱毒种薯均实现统一供种。90年代南繁纳入全省
              计划管理,省种子公司每年向各地州、市下达育种指标。



                                          四 种子贮藏     加工     经营



                   种子贮藏 20世纪50年代,毕节专区贮藏种子由粮食部门负责,由于粮仓不完全适宜贮藏
              种子,每年种子转商150吨左右。60~80年代,种子部门修建粮仓贮藏种子,由于技术条件所



            1164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