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61

第十一篇  农  业




























                                                     威宁县大棚蔬菜

            国务院发出《做好城市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对蔬菜生产供给作出相应要求。毕节地

            区贯彻国家和省的指示,地区及各县成立蔬菜生产供给办公室加强对蔬菜生产的领导,增加对
            蔬菜生产的投入,落实近郊蔬菜基地,发展远郊蔬菜生产,加强对新菜农进行技术培训,开展

            蔬菜科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办远郊蔬菜基地,称三线菜地,分两种类型:一是河谷
            菜地,毕节市田坝乡的田坝村、盘挪河村,大方县对江等地,利用其热量条件好,发展冬季大
            白菜和早春早熟蔬菜栽培,于1~2月和4~5月淡季供应县城。二是高山菜地,毕节官屯、金银

            山,大方县的许多村寨和威宁县,利用其气候凉爽的特点,使夏菜延后和秋菜提早于9~10月淡
            季时上市。两种类型均为非正季播种,称为反季节蔬菜栽培。2005年,大方县1311个村民组,

            占县村民组总数的33.8%,栽培夏、秋反季节蔬菜8万多亩,远销省内外,每亩纯收入1200多
            元,已成为一项新产业。同时,一些地方创办大蒜、辣椒特产蔬菜生产基地,如毕节杨家湾白
            蒜生产基地、大方红椒生产基地。赫章县野马川、古达,毕节市杨家湾、阴底,威宁县中水的

            优质大白蒜;毕节市,大方、黔西、金沙、纳雍县的优质辣椒,一度为出口商品。2005年,地
            区实施特色蔬菜示范工程103.29万亩,其中大蒜和辣椒占54.5%。2005年,地区内出现亩产蒜薹

            2164.3千克的全国最高纪录。2010年,初步形成威宁、赫章、毕节、纳雍、大方、毕节为主的夏
            秋蔬菜产业带,以大方、金沙、黔西为主的优质辣椒产业带和毕节优质大白萝卜产业园。
                 2.种植制度。威宁县城郊一线菜地,蔬菜生产以一年两熟为主,也有三熟栽培。毕节市城郊

            一线菜地,蔬菜生产为一年两熟制和三熟制交替。金沙县城郊一线菜地,以一年三熟制为主。
            二线菜地,旱地主要是玉米蔬菜两熟,含两熟三收、四收;稻田主要是马铃薯水稻两熟。三线

            菜地,河谷为早熟蔬菜水稻或玉米两熟,小麦番茄两熟;高山有夏收马铃薯或玉米秋菜两熟及
            玉米间作夏菜。特产菜地,大蒜主要与玉米套作,传统方式是1~2行大蒜套1行玉米,80年代推

            广分带种植,改为3~4行大蒜套作双行玉米。辣椒传统是一年一熟,70年代以来,演变为小麦套
            作辣椒,豌豆、胡豆接茬复种辣椒等两熟。

                 3.品种。(1)地方蔬菜品种。1959年,《毕节专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志》编入蔬菜44种94个


                                                                                                           1159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