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59

第十一篇  农  业


            果,各县都有栽培。1949
            年,全专区产梨2141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全专区按年代平均梨年产

            量为:20世纪50年代4607
            吨,60年代2815吨,70

            年代4515吨,80年代8012
            吨,90年代7344吨;21世
            纪前6年7059吨。1985年,

            全地区梨园2683亩,1989
            年6823亩,1999年2.09万

            亩,2005年3.03万亩。主产
                                                              毕节县梨树镇退耕发展经果林
            沙梨类,有少量川梨类。
            名优品种为威宁大黄梨,系清雍正八年(1730)前后,从云南省鲁甸引进枝条在顺田坝嫁接成

            功,现当地带有一株树龄270多年的大黄梨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建立的顺田坝胡家梨
            园,为典型大黄梨梨园。威宁大黄梨,大都取此梨园梨树枝条为接穗,以野棠梨为砧木嫁接。

            1956年,威宁大黄梨被评为中国名梨之一。1959年出版的《中国果树栽培学》,专门介绍威宁
            大黄梨。1976年中国农科院果树试验站编辑出版的《梨主要品种原色图谱》,威宁大黄梨被收

            录其中。1977年,省农业厅、农科院、农学院和威宁县果树站,联合调查威宁梨品种,共查出
            56个品种。品质上等的有褐色品种大黄梨、化渣梨、细皮小黄梨,青绿色品种小白梨、早梨、

            白皮九月梨;面梨品种有香面梨、自生梨等。80年代初期,各县对梨品种进行调查,纳雍县
            有黄皮梨、香水梨等25个品种,织金县有沙梨、冬梨等9个品种,赫章县有朱砂梨等9个品种。
            1986~1900年,省农业厅生产处与威宁县果树站合作,进行低产梨树增产技术研究。通过改造

            360亩9000多株低产黄梨大树,提出修剪、施肥、施药技术,成效显著。1991~1995年,列为地
            区推广项目,威宁县果树站承担,共改造低产梨树6.24万株。90年代后期,威宁县发生梨黑腥

            病,重病区绝收。2000~2004年,威宁县果蔬站以农业措施和药剂措施结合重点防治梨黑腥病,
            并加强施肥及适用量修剪,基本控制梨黑腥病危害,获得丰收。
                 5.其他果树。(1)桃。大宗水果,以房前屋庭院栽培为主。1949年产5265吨,占水果总产

            的29.2%;2005年产9457吨,占水果总产的20.7%。地方品种有大红桃、香桃、白花结桃等20多
            个,引进品种有水蜜桃、蟠桃、湖北桃等。

                 (2)李。为大宗水果。1949年产3655吨,占水果总产的27.2%;1992年产5062吨,占水果
            总产的18%。地方品种有20多个,优良品种有江安李、冰脆李、牛心李、酥李等。

                 6.野生果树资源。1973~1984年,各县先后调查野生果树资源。据查,全地区野生果树有
            16科、34属、88种。即秋葡萄、毛叶葡萄、网脉葡萄、刺叶葡萄、复叶葡萄、红果蔷薇、小果
            蔷薇、刺梨、金樱子、覆盆子、全缘火棘、火棘(救军粮)、豆梨、野海棠、白莓、黄毛草



                                                                                                           1157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