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8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5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正常蓄水13.88平方千米,回水近49平方千米。2003年5月,库区蓄水,起步水上航运,等外级航
道49千米。
乌江中游鸭池河段航道 1.东风水电站库区。1989年1月电站截流形成鸭池河、三岔河、六
冲河三个库区。水库正常蓄水时,三岔河回水至补宜河口,长40.5千米;六冲河回水至重阳,长
46.4千米。通肮里程:电站大坝至三岔河、六冲河汇合处化屋基7.7千米;三岔河段化屋基至织
金县凹河段28千米;六冲河段化屋基至织金县龚家渡口32千米,共67.7千米。码头有:黔西县八
仙洞、化屋基码头、织金县下红岩码头,均以旅游业为主。2005年,整治东风电站库区,使67.7
千米航道为六级标准,24.9千米尾水段达七级航道标准。
2.索风营水电站库区。位于黔西县和修文县、清镇市之间。2002年11月电站截流,2005年12
月蓄水发电,库区回水至鸭池河大桥下,通航里程36.6千米,有简易码头两座。
乌江中游乌江渡库区 1984年乌江渡水库形成后,金沙、黔西县库区可航行机动船。其中
黔西素朴与修文县六广至电站大坝干流之间库区通航达76千米,其中毕节地区界河段62千米,
偏岩河源村渡口以下通航27千米,野济河在黔西县花溪、中坪乡镇界河以下通航20千米。金沙
县化觉码头,年吞吐货物10万吨,客运量1万人次,是最大库区码头。其他简易和小型码头有金
沙县官田、源村、后山,黔西县素朴和太来。
渡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赤水河、六冲河、三岔河、鸭池河、牛栏江零星分布有渡
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公路建设增多,渡口作用逐渐降低,只有远离公路和桥梁渡
口还被群众所利用。1985年,贵州省港航监督处毕节监督站成立,开展港航监督管理。此后,
各县整治、审批、管理渡口。据2002年统计:全地区有渡口152个,其中毕节市有渡口24个,其
中财政补贴4个,其余自办;大方县渡口23个,财政补贴4个,其余自办;黔西县渡口30个;金
沙县渡口7个;织金县渡口40个;纳雍县渡口21个;威宁县渡口5个;赫章县渡口2个。2005年,
各县市政府批准渡口减为125个。
第六节 交通管理机构
驿、站、铺 境内古驿站始见于汉代。《史记集解》记载:西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
南夷始置邮亭。《华阳国志》载:自僰道、南广有八亭,道通平夷。元代改为驿站。据《经
世大典·站赤》载,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二月,云南行省将中庆—叙州驿道乌撒境设置
畔、乌撒、阿都站,任命官员,派兵驻守,配备牛马,以供使臣往行和军需辎重的运输。明代
驿政,按日程远近设置驿、站、铺。陆路以马作运力,车作运具的称马驿;用人工扛、抬、
背,称站或递运所;专送公文,通达军情称急递铺;水路码头称水驿。洪武十四年(1381)整
修纳溪—毕节—乌撒—交水(今沾益)驿道,在毕节卫境设阿永、层台驿(站)。其后设周
泥、在城(今威宁)驿和周泥、黑章、瓦甸、乌撒、普归德(今黑石头)站及黑章、乌撒递运
所。洪武十七年(1384),奢香夫人开龙场九驿,在水西、毕节卫置谷里、水西(黔西)、西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