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三)
P. 145
第九篇 军 事
5.毕节军警联合稽查处。民国32年(1943),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部与各驻军协
商组建毕节军警联合稽查处,以加强毕节城区治安,维护军纪。稽查处设在游击衙门,抽调第
四区保安司令部参谋1员、毕节县警察局督察长1员、书记1员处理日常工作。由特二大队抽调一
个分队,各部驻军抽调数名武装士兵组成纠察队,日夜巡逻,检查旅社、车站、剧院等场所。
1945年8月15日于抗战胜利后撤销。
其他部队 1.交警、宪兵、盐警。(1)交警。①军事委员会交通警备司令部第三团第二
营。民国29年(1930),调驻毕节,辖4个连,分驻川滇东路各要站,维护交通安全。②军
政部交通警察总队第一大队。民国32年(1943),调驻毕节整训,执行勤务。大队部驻西门
外,辖3个中队,翌年调离。(2)宪兵。宪兵第十三团第二营第四连。民国29年(1940)5月
进驻毕节,执行勤务,并招收学兵30名。7月底调离。(3)盐警。贵州盐务税警队。民国27年
(1938)派驻毕节,队部驻盐务局,辖3个分队,官警40人。毕节解放前夕,盐务税警队队长率
部起义。
2.特种部队。(1)空军第五军区第五一六电台。抗战后期,空军总司令部在毕节设直属
电台,驻东关坡梨园。抗战胜利后改称空军第五军区第五一六电台,有官兵10多人。民国38年
(1949)10月,电台奉命撤至重庆。(2)军政部化学兵团防化连。民国30年(1941)调驻毕
节休整训练。次年夏调泸州归建。(3)军政部交通器材总库九十四分库。民国29(1940)驻
毕节五里坪,供给川滇东路军运交通器材。九十四分库有库长、库员、士兵10余人。民国34年
(1945)撤销。(4)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四十八粮秣被服仓库。联勤总部民国35年(1946)在
毕节设立,储存被服、粮食等物资,补给过境部队及驻军。毕节解放前夕,仓库人员焚烧物资
后逃离。(5)军政部荣誉军人第九休养院。民国33年(1944)迁驻毕节湖北会馆,下辖7个中
队分驻毕节城乡。民国35年撤并入第十二临教院。
3.保安部队。(1)贵州省保安第一团。民国26年(1937),驻毕节整训。1937年7月7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奉调贵阳改隶第二预备师。(2)贵州省保安第二团。民国27年(1938)调
入。分驻黔西、大定,次年调离。(3)贵州省保安第四团。原为省保安直属第四大队。民国
28年(1939)调驻毕节。辖3个中队。民国29年(1940)4月,毕节县发生水箐口儒坛信徒暴
动,教徒冲进毕节县城,保安四大队镇压,打死教徒200多人。是年,保安直属四大队扩编
为保安第四团,团部驻毕节,所属各营分驻黔西、大定、威宁。民国31年(1942)调离。
(4)贵州省保安第五团。民国31年调驻毕节,年底调离。民国37年(1948)再次调驻毕
节,第一营驻毕节,第二营驻威宁,第三营驻水城。翌年3月,撤离。(5)贵州省保安特务
第二大队。民国32年(1943)3月,由镇远调驻毕节。在毕节、威宁、赫章县执行清剿绿林
武装任务,民国35年(1946)调贵阳。(6)贵州省保安第一旅。民国37年(1948)8月组
建,旅驻毕节,该旅保安第五团驻毕节、保安第六团驻黔西。民国38年(1949)11月扩编为
陆军第二七一师。
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