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3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303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宗教


            则。7.寺院文物均登记造册,确定级别,建立档案,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寺院园林管理,有专
            人负责,搞好绿化,管好山林,整洁环境,美化景观。同时,相应制订物资管理财务制度,治

            安与消防管理制度。



                                               第二节 道 教





                                                   一 道教传播



                 明代,道教全真道派、正一道派均传入毕节境内。
                 全真道派 明初,全真派道人在毗剌(今织金县)城东山建智琼祠修炼,宣传道教斩邪留

            正、惩恶扬善教旨。清乾隆年间(1736~1795),黔西州人马通茂于贵阳学道回乡后,在州境
            东南一带传播全真道,其教徒遍及今金沙县境。清嘉庆年间(1796~1821),平远州郭道士在
            州城西山脚下结茅修炼,人称郭仙人,并把西山改名西灵山,于山顶建三清宫和药王庙。咸丰

            年间(1851~1861),平远州全真派道徒多参加反清起义,梅道人参加萧山领导的起义,任军
            师。起义失败后被杀害。光绪九年(1883)道人童元畏、童念青带头参加李留五起义。兵败,

            为首参加起义的道人均被杀害,徒众纷纷远避他乡,平远州全真派道势大减。光绪二十四年
            (1898),大定府道教会成立。清末,平远州西灵山肖道人兼营陶器买卖,以盈利维修庙宇。

                 民国3年(1914)全真派清静道弟子于明福从四川到大定重振道教教务。民国初年,四川巴
            县人庹几禅任织金县鱼山住持。庹几禅博学多识,对《道德经》等道学典籍颇有研究,又熟悉

            诗词格律,擅丹青,且精通医术,尤谙外科跌打损伤,自制中药丸散施济穷人,远近群众多有
            受惠者。庹几禅对鱼山的建设多有贡献,化缘2000银修建黑神庙,随后又建藏书楼。经庹几禅
            精心培植,鱼山遂成为织金胜景。民国21年(1932),大定道教会改选,于明福任理事长。民

            国26年(1937)织金县有全真派道徒33人。民国29年(1940),黔西县成立清虚道教会,制发
            证章、证书,收救国费和会费,办理道教事宜。民国31年(1942),大定县道教会再改选,于

            明福连任理事长。道教会明确其宗旨为增进中国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进步,遵奉总
            理(孙中山)遗教,维持固有道德,矫正弊端。民国末期,全真道道徒大减。
                 正一道派 明朝中叶,正一派九世弟子周金玉传道入大定境。明万历年间(1573~1620),

            正一派道士陈国良(法名洞清)在平远州境传播正一道教。明天启年间(1621~1627),贵州
            宣慰同知安邦彦反明,明王朝派兵征剿。事平,随军而来的王佛性等解甲在黔西州传教。随

            后,正一道教不断得到发展,其教徒逐渐遍布今毕节地区全境。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毕
            节县西里(今杨家湾一带)正一道士明尧等在七星关街上做冥阳二仪扶狱开方、燃烛大醮道场

            9天。是时,西里一带有正一道教徒近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大定50余名道徒分别在县
            城斗姆阁、三楚宫做道场7天。宣统三年(1911),大定有正一道徒80余人。
                 民国27年(1938)“七·七”抗战纪念日。大定道教会在县城建醮7天,超度抗日阵亡将



                                                                                                           561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