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21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哄”,布依族称苗族为“布尤”,仡佬族称苗族为“布叶”。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对苗族
              有不同的称谓。炎黄时期,称为九黎,其首领为蚩尤;尧舜时期称为三苗或有苗;商、周时期

              称髦,三者之间有着族属渊源关系。唐宋时期,苗作为族称出现于文献;元、明、清时各朝代
              有苗的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苗族人民的意愿,将族名统一为苗族。苗族内部各

              支系之间语言、服饰、生活习俗有所区别,互不通婚。汉族称呼苗族支系有大花苗、小花苗、
              歪梳苗、箐苗、白苗、青苗、六寨苗、素苗、红线苗、坝苗。

                   族源 苗族先民九黎时期,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炎黄时期,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
              蚩尤战败后,九黎南迁至江淮地区,史称三苗或有苗。尧舜时期以三苗复九黎之德为由,对三
              苗不断进行讨伐。三苗战败被肢解,离开江淮,其中一部分迁徙到三危(今甘肃西部)。《西

              南彝志·经济志》记载:“阿哲的百姓,有青仡红羿,以及白汉人,共七百姓氏,还有濮和
              苗,未计算在内。”说明:三国时已有苗族入居阿哲地。唐代,苗民不断迁入毕节,且逐渐向

              东、向西散布于黔西北一带。明洪武十四年(1381)命傅友德征南,战事平定后,从四川征调
              苗民,留住水西今大方县北部地带。一部分迁至大方响水。屯守县境及其附近的苗族士兵留居
              下来,繁衍成大方县苗族的一部分。清代康熙初年,吴三桂从四川南部和广西征兵讨伐水西。

              事后,从四川来的苗族军人定居在瓢井、六寨,从广西来的苗族军人留居黔西铁石、铁盔。
                   人口分布 1.人口。据1942年《贵州省政府教育与实施报告》记载,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专员公署辖下毕节县苗民2011人,大定县1.09万人,黔西县2016人,金沙县2048人,织金县8245
              人,纳雍县2015人,威宁县7058人,以上7县共计3.43万人。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毕

              节专区有苗民17.56万人。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苗族人口19.58万人。1982年,第三
              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苗族人口33.51万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苗族人口38.74万

              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共有43.45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地区有苗
              族人口447975人,占全地区总人口数的6.85%。苗族多散居于汉、彝、回、仡佬、布依、白、
              满各民族之间,在乡、村小范围内多是同一民族聚居。每个苗族村寨,少则10余户,多者达百

              户。苗族村寨多由两个以上不同宗族的家庭组成,也有少数村寨同一宗族。
                   2.分布。毕节县的阴底、千溪、阿市、燕子口、亮岩、鸭池等乡镇;大方县竹园、鼎新、

              牛场、理化、三元、普底、大水、黄泥、八堡、兴隆、大山、星宿等;黔西县的中建、花溪、
              仁和、定新、永燊、协和、太来、铁石、新仁、金坡、红林、五里、沙井等乡镇;金沙县的石
              场、太平、箐门、马路、安洛、新化、大田等乡镇;织金县的三甲、自强、太平、官寨、茶

              店、金龙、后寨、鸡场等乡镇;纳雍县的厍东关、董地、化作、姑开、羊场、锅圈岩、昆寨、
              左鸠戛、猪场等乡镇;威宁县的么站、哲觉、迤那、石门、云贵、天桥、雨科、兔街、法地、

              龙街、龙河、新民、马踏、羊街、大街等乡镇;赫章县的水塘、兴发、松林坡、雉街、双坪、
              铁匠、辅处、可乐、河镇、结构、古达等乡镇。

                   语言文字 1.语言。毕节地区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的川黔滇方言,又分滇东北
              次方言和川黔滇次方言。使用滇东北次方言的苗族主要居住在威宁、赫章、织金县,使用川黔
              滇次方言的苗族主要居住在毕节县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赫章县。在历史上,苗族



             470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