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3 - 中共罗平县委执政纪要2017
P. 533
执政论坛
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统筹省市县乡四级136个单位、5816名干部职工“挂
包帮”资源,向帮扶对象签订承诺书,实现对口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制作发放《脱贫
攻坚包村帮户工作台账》《驻村扶贫工作日志》。目前,各级帮扶力量已制定帮扶方案153个、
帮扶措施25620条、贫困村脱贫发展规划62个、贫困户脱贫计划10248个。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大
扶贫,组织120家企业结对帮扶105个行政村,发动60814名群众参与脱贫工作,开展爱心捐赠、
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扶贫活动,整合社会资金1700余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4.7亿元。
(二)发挥党建优势,激活脱贫链条
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政治优势。罗平县坚持把改进党的建设机制与脱贫攻坚有机结
合,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超常规补齐贫困短板。一是创建区域化党建
机制。打破传统的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突破地域和资源限制,将区域内各地党组织、各类非
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资源整合一体,探索成立区域党建共建联合会、建立区域党建工
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多层次的横向交流,促进区域抱团发展。鲁布革乡整合区域资源,把地
域相邻、产业相近的行政村规建为5个“党建产业联动区”,在渔业、林业、蔬菜产业、布依刺
绣、特种养殖等产业链上建立了9个特色党支部。贫困乡老厂乡在发新、发乃村建立了扶贫互
助合作社党支部,帮助发展核桃8500亩;成立的三村富民水产养殖合作社党支部,引导扶持群
众扩大网箱养鱼和拦沟养鱼,带动121户贫困户459人发展水产养殖脱贫;成立的滇黔桂跨省区
刺绣产业合作社党支部,吸纳70名妇女加入合作社,带动三省区结合部200多布依妇女实现居家
就业,每人月均增收2000余元。二是推行产业党建模式。依托油菜籽、小黄姜、烤烟、红高粱
等特色产业,发挥万兴隆生物科技、君和酒业、阳洋姜业、大天种业等农业龙头企业优势,采
取“党组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对贫困户实行定向技术指导、定向收
购,激活产业脱贫链条,推动新型经营主体联户脱贫1037户3830人。板桥金色小黄姜行业协会
党支部带动511户贫困户1731人通过种植生姜实现脱贫;云南君和酒业有限公司党支部通过带动
贫困群众种植红高粱实现360户贫困户1190人脱贫;云南万兴隆生物科技集团公司党总支在三个
贫困村建立油菜籽、小黄姜、蜂蜜规范化种(养)植示范基地,通过设立最低保护价、贷款担
保、二次返利、专家直接入户指导等,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并开展进村联户脱贫帮扶行动,组
织党员、员工与100余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采取产业、技术、就业和金融扶持的方式,帮助
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发展乡村旅游脱贫。依托县内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经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联动示范带,大力开发民族特色美食、生态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旅
游产品,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以旅游带动贫困群众创业、
就业,实现271户贫困户942人脱贫出列。长底布依族乡补笼旅游服务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和全
村群众,开展基础设施和服务阵地建设,发展农家乐、林果种植、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开展
乡村旅游服务,发扬布依民族文化,助推当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
(三)突出组织引领,助推脱贫攻坚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罗平县推行“支部出思路、党员当大户、能人进支
部、群众共致富”的做法,加大对贫困村的党建帮扶力度,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
致富的“火车头”。一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业产
业发展,提升村级组织脱贫“造血”的重要抓手,通过盘活农村资源、发掘农村市场潜力等方
式,推动集体经济整体提质增强。设立扶持专项资金,投入620万元扶持每个贫困村今年内至少
- 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