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3 - 昌宁县志
P. 533

第二十六章 民族宗教         社会卷


               移到宽阔场所为亡人举行殡礼仪式。参加葬礼须是洁净男性,非信士不参加,殡礼由阿訇主持。多是
               早亡午葬或晚亡晨葬,无祭品及陪葬品。实行土葬,在墓地由阿訇念经后,入土穴,盖石板,再垒土
               为坟。墓式有燕窝式和圆顶式,占地极少。死者葬后,丧者家属用不同方式为亡人进行祈祷。

                   七、白族

                   昌宁县卡斯镇兰山村二道桥白族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由剑川县沙登迁入,县城及附近白族
               为 1950 年 1 月到昌宁接管国民党政权人员和陆续到昌宁工作白族干部后代。一般习汉语汉字,只有少
               数后来迁入者能讲白族语言。1978 年,白族人口 305 人,占总人口 0.11%。2005 年,白族人口 829 人,
               占总人口 0.24%。
                   白族大多数居住砖木结构瓦房,以两层楼三开间最普遍,建筑重视采光,房屋以坐西朝东或坐北
               向南居多,内部房间和正面用木板隔成,中间为堂屋,两边房间住人,楼上放粮食。堂屋后墙或楼上
               中间后墙前设祭祖坛(民间也称家堂牌),逢年过节,烧香磕头,拜祭祖先。面房一般与正房相对,
               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日常饮食与当地汉族相似。
                   白族服饰与大理州白族服饰同中有异,多数白族妇女服饰由帽、衬衣、长衣、褂子(坎肩)、宽筒裤、
               围腰、绣花鞋组成,样式大同小异,分青年装、中年装、老年装。青年装以白、红、黑、蓝色为主,
               多装饰,对比强烈,鲜艳夺目。中年装以黑、灰、青、蓝为主。老年装比较随意,不再讲究刺绣图案
               和装饰,颜色以黑、灰、青、蓝为主。1980 年后,多改穿现代汉族服装。婚姻、丧葬习俗与当地汉族
               相同。


                   八、傈僳族
                   傈僳族主要分布在昌宁县珠街乡谷满村,一部分为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 年)和二十四年(1898
               年)由永北府(今永胜县)游猎迁移至此,一部分系中华民国 26 年(1937 年)由永平县迁入;居
               住在更戛乡米河村系中华民国初年迁入定居。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无文字,与彝族

               可以部分对话。不同地方傈僳族使用语言大体相同,可以相互对话,与缅甸、泰国等傈僳族也可交流,
               多习汉字、讲汉语。1978 年,傈僳族人口 340 人,占总人口 0.13%。2005 年,傈僳族人口 429 人,
               占总人口 0.13%。
                   居住习俗 昌宁傈僳族多居住在高寒山区,一般为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少数房屋雕花刻草。建
               房前,预先选好宅基地,祭土地神后动工,房屋建筑多为一正一厢或一正两厢。
                   饮食习俗 昌宁傈僳族多以玉米为主食,辅以小麦、旱谷、荞麦、大米等。除猪、鸡、牛、羊等
               肉类及禽蛋和蔬菜外,还上山猎取马鹿、麂子、野猪等动物肉辅之。1978 年后,以大米为主食,肉食
               类以家禽牲畜肉为主。喜好酿玉米酒,男女皆善饮。
                   服饰习俗 谷满村傈僳族老年妇女着装与彝族相近,米河村青年傈僳族基本汉族化。只有少数妇
               女着传统服装,头缠青布包头,身穿圆领斜面长衫、下着长筒裙、衣领、袖口、衣角边、裙子下沿用
               花布和彩线镶花纹图案,腰系绣花围裙、以红绸或粉蓝布作围腰带,青年女子配以彩穗,喜挂银耳环
               和银项链。男子除有马褂外,基本是汉装,老年人喜穿大筒裤,布凉鞋。
                   婚嫁习俗 傈僳族男女青年实行自由恋爱,恋爱后告知父母,由男方请“哇拉杷”媒人到女家说亲。
               第一次说亲带两壶酒、两包糖,过一段时间没有退礼,说明女方家同意;第二次带两壶酒、两只鸡、
               米、烟、糖、茶等,请女方亲戚中长者吃“火塘酒”,并选定婚嫁吉日;第三次在办喜事头天去过礼。
               婚礼一般为 3 天,头天搭青棚,次日“哇拉杷、哇拉玛”媒人夫妇一同前往迎新,到女方家先拜神坛,
               再拜父母,新郎新娘喝交杯酒,送亲和迎新都要成双成对,送亲迎新返回途中双方以“玛钮”芦笙一



                                                                                                     【 475 】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