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3 - 昌宁县志
P. 473
第二十二章 科 技 文化卷
二、科技网络
1978 年,昌宁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2172 人。1987 年,昌宁县开始配备区镇科技干事。1989 年
4 月 10 日,云南省第一批试点之一、昌宁县第一个乡镇科委——漭水乡科委成立。同年,云南省省级
下派科技副县长 1 名。1990 年,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2655 人,其中高级职称 14 人、中级职称 356 人、
初级职称 2285 人。至 1991 年 1 月,14 个乡镇均设立科委,由乡镇长或 1 名副乡镇长兼任科委主任。
9 月,乡镇科技干事由聘任制转为在职在编科技助理员。1995 年,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3803 人,其中
高级职称 15 人、中级职称 605 人、初级职称 3183 人。2002 年起,14 个乡镇设科教文卫助理。2005 年,
昌宁县有专业技术人员 4601 人,其中高级职称 94 人、中级职称 1310 人、初级职称 2908 人、未评职
称 289 人,13 个乡镇设科教文卫助理。1989 ~ 2005 年,国家、省级下派到昌宁县专职抓科技工作副
县长 11 人,市、县下派到乡镇专职抓科技工作副乡镇长 17 人,其中市(地)级下派 11 人、县级选派
6 人。
第二节 科技活动
一、科技培训
1978 年,县科委主要组织开展水稻制种技术培训。1979 年,举办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科技骨干培
训班。1981 年 6 月,组织开展微型水轮发电机管理人员培训。1984 ~ 1985 年,举办食用菌栽培技
术培训班 6 期 290 人,举办草果、八角种植技术培训班 2 期 80 人,举办稻田、池塘养鱼培训班 4 期
170 人次,举办节能改灶培训班培训 66 人。1988 年 10 月,在 15 所中学 78 个毕业班中开展农作物栽培、
水产养殖、木工等职业技术培训,培训 3534 人。1989 年 11 月,翁堵乡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至
1991 年 14 个乡镇均办起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991 年,云南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简称农函大)
昌宁辅导站成立,至 1995 年围绕香菇人工锯末栽培、玉米高产技术地膜覆盖和营养袋(钵)育苗、
优质烤烟栽培等开展科技培训,农函大办班 26 班 913 人,农广校招收 11 班 1000 余人,县科委培训
54 期 2911 人,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 350 期 4 万余人次。1996 ~ 2000 年,重点开展水稻旱育
稀植、小粒咖啡种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 139 期 4.80 万余人次。2001 ~ 2005 年,县科技局开展泡
核桃高产栽培技术培训 4 期 200 人,猪品种改良、科学养殖技术培训 5 期 150 人。1991 ~ 2005 年,
农函大招生 177 班 7799 人。
二、科技推广
1978 ~ 2005 年,昌宁县累计实施科技推广项目 304 项,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奖 17 项,其
中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4 项;获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科委)、省农业厅、保山市人民
政府(保山地区行署)科技成果奖 44 项,其中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3 项、三等奖 20 项、科技进步奖
10 项;获保山市(保山地区)部门科技成果奖 27 项;县级科技成果奖 238 项,其中特等奖 3 项、一
等奖 27 项、二等奖 55 项、三等奖 100 项、四等奖 27 项、鼓励奖 26 项。
农业科技 1978 年,县农科所刘兴昌通过养虫观察和实地调查,摸索出以适时割除玉米天花、
辅之药剂除虫的玉米粟穗螟测报防治技术,在县域推广 1 万余亩,效果明显,1979 年该成果获省人
民政府二等奖。1979 年,由县农科所石春翰 1968 年选育、1972 年试验、1973 年推广水稻品种“昌
稻二号”,适宜于海拔 1500 ~ 1800 米地区种植,生育期 170 天,亩产 400 ~ 500 千克,比当地普
【 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