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0 - 石林年鉴2018
P. 450
SHILIN 年鉴
2018 石林 YEARBOOK
动机制,加强与有关新闻媒体和网站的沟通联系,着力提高 参与。
回应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通过购买服务、完善大数 (二)规范方式,确保公众依法参与
据技术支撑等方式,用好专业力量,提高舆情分析处置的信 完善民意汇集机制,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涉及重大
息化水平。 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的重要决策,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须
四、加强载体建设,充分整合平台资源 通过征求意见、听证座谈、咨询协商、列席会议、媒体吹风
(一)充分重视,规范网站建设管理 等方式扩大公众参与。行政机关要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
按照“属地管理、主管主办”的原则,加强网站建设 听证程序,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认可度。发挥好人大
以及网站监督管理。加大政府网站整合,推进网站集约化建 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公众、新闻
设。认真贯彻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 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运用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对政
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昆政办〔2017〕24号)要求,建立健 策措施执行情况的评估和监督工作。公开征求意见的采纳情
全政府网站日常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全县政府网站存 况应予公布,相对集中的意见建议不予采纳的,公布时要说
在的突出问题,并将监测情况及时反馈、整改。政府网站出 明理由。
现突发故障和异常情况时,网站主管单位及时向有关部门做 (三)拓宽渠道,搭建公众问政平台
好报备。加强对政府网站群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网站达标合 积极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不断拓展政府网站的民意征
格,对不合格的政府网站要按照规定作出整改或关停处理。 集、网民留言办理等互动功能,积极利用新媒体搭建公众参
(二)专人负责,保障网站信息内容 与新平台,加强县长热线、领导信箱等平台建设,提高政府
各级各部门要将政府网站内容发布更新责任落实到具体 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增进公众
部门和人员,第一时间发布需要公开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政 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府及各部门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大政策信息等内容。 六、强化机制建设,不断夯实公开基础
加强栏目之间的协调联动,及时转载、链接上级政府门户网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站发布的重要政策信息,对内容无法保障的栏目及时进行归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环境下做好政务公开工作
并或关闭,坚决杜绝“睡眠栏目”,确保信息发布更新频 的重大意义,转变理念,提高认识,将政务公开纳入重要议
度符合网站监测要求。加强网站政策解读专栏维护力度, 事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明确1位分管负责人具体抓,
涉及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等重要政策文件,要在文件印发后 推动本部门做好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等工作。主
10个工作日内通过网站进行解读,解读要深入浅出,通俗易 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听取1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研究推动工
懂,相关背景、案例、数据要权威、准确、全面,展现方式 作,有关情况和分管负责人工作分工应对外公布。
要丰富。 (二)完善协调联动机制
(三)主动发布,积极对接新闻媒体 各级各部门要整合力量,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协调机制,
新闻媒体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各部门要在立足政 明确承担政务公开工作的机构,充实机构成员单位和具体工
府网站、政务微信微博、政务客户端等政务公开自有平台的 作人员。政务公开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
基础上,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充分运用新闻媒体 本地本系统的政务公开工作,做好本行政机关信息公开、政
资源,对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需要广泛知晓的事项和 府网站、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公众参与等工作。在政务
社会关切的事情以及法律和国家规定需要公开发布的事项, 公开协调机制下,各级各部门要与宣传部门紧密协作,指导
依法依规、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发布,不断扩 协调主要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充分利用各媒体平台、运用
大政务舆情回应信息的传播范围。要通过主动向媒体提供素 全媒体手段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完善信息发布
材,召开媒体通气会,推荐掌握有关政策、熟悉有关领域业 协调机制,对涉及其他地区、部门的政府信息,应当沟通确
务的专家学者接受媒体访谈等方式,畅通媒体采访渠道,更 认,确保发布的信息准确一致。
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公开平台作用。要突出新闻发布制度在 (三)建立效果评估机制
政务公开工作中的权威作用,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覆盖面 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估指
和影响力。 标体系,适时通过第三方评估、民意调查等方式,加强对信
五、扩大公众参与,广泛获取社会支持 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媒体参与等方面的评估,并
(一)界定范围,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优化政务公开的方式方法。评估结果
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细化公众参与事项的范围,让公众 要作为政务公开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
更大程度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要重点围绕国民经济 (四)严格考核问责机制
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社会管理事务、政府规章和重 将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媒体参与等方面情
要政策措施、重大建设项目等重要决策事项,着力做好公众 况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政务公
参与工作。各级政府重点围绕市场监管、经济社会发展和惠 开工作责任追究,定期对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
民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地,着力加强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 考核。对弄虚作假、隐瞒实情、欺骗公众,造成严重社会影
360